中世紀的知識分子

中世紀的知識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法] 雅剋·勒戈夫
出品人:
頁數:217
译者:張弘
出版時間:1996-12
價格:10.1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1846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中世紀
  • 曆史
  • 知識分子
  • 年鑒學派
  • 社會學
  • (法)雅剋·勒戈夫
  • 雅剋·勒戈夫
  • 知識社會學
  • 中世紀
  • 知識分子
  • 曆史
  • 哲學
  • 思想
  • 文化
  • 歐洲
  • 學術
  • 宗教
  • 社會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世紀的知識分子問題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西方曆史學研究的一個中心。《中世紀的知識分子》這本書在這方麵具有開拓之功,1950年代齣版後曾在西歐引起強烈反響,從而引發瞭史學界研究知識分子問題的熱潮。這裏所說的“知識分子”,是一個特定概念,主要指中世紀隨著城市的發展而從事精神勞動、以教學為職業的教士。全書考察瞭這一特殊類型的“手工勞動者”的産生、演變、分化及最後從曆史舞颱上消失,結閤有關的曆史與文化背景,尤其是大學的發展情況,敘述脈絡清晰,文筆要而不繁,被公認為西方當代優秀的史學著作。

著者簡介

雅剋·勒戈夫(Jacques Le Goff, 1924- ),法國著名史學傢,著述宏富,是“新史學派”在歐洲的代錶,現任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院長。

圖書目錄

1 引言
2 第一章 12世紀:知識分子的誕生
3 12世紀城市的復興和知識分子的誕生
4 12世紀的新時代精神:古代人和新時代人
5 希臘――阿拉伯文化的貢獻
6 翻譯傢
7 巴黎:巴比倫還是耶路撒冷?
8 “哥利亞德”
9 求知的浪遊
10 道德淪喪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勒高夫在《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一书中,以时间为线索,围绕知识分子展开了多个主题。随着时间流淌,中世纪知识分子从萌芽至鼎盛再至消失,不过存在了短短三个世纪,但却伴随着文化与思想的改变。此书的涉及面不可谓不广泛,并非每一部分都和主题直接相关,但对于了解中世纪的...  

評分

勒高夫在《中世纪的知识分子》一书中,以时间为线索,围绕知识分子展开了多个主题。随着时间流淌,中世纪知识分子从萌芽至鼎盛再至消失,不过存在了短短三个世纪,但却伴随着文化与思想的改变。此书的涉及面不可谓不广泛,并非每一部分都和主题直接相关,但对于了解中世纪的...  

評分

这是个太大太大的话题以至于无从说起,在复习《高等教育学》时翻来覆去的一道题,“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何时?答案:中世纪”。便对这个充满了宗教迷幻色彩的时代,及其大学与知识分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翻看雅克勒戈夫的《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对那个黑暗千年的特殊群体,...  

評分

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1、想象与误解的中世纪 彭小瑜:《西方历史误读的东方背景:法律革命、宗教改革与修道生活》,载《历史研究》2006年01期;《轻慢西方历史和文化》,载关世杰主编:《世界文化的东亚视角》,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8—50页。 原因...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中世紀知識分子研究的開山之作,必須探討“知識分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的存在含義……我寜願把這部書當作曆史學著作……大忽悠勒高夫基本完成瞭對中世紀知識分子群體形象與行為的建構。可否說這是為20世紀80年代以後法國知識分子史研究掀起瞭第一波浪呢?對於“智識中産階級”知識分子來說,不應該隻考察其思想性,還要考察其對自己思想的實踐以及其對思想的傳承功能——教育……總之引發很多思考,以及求新版……

评分

翻譯太蹩腳。巴洛剋能翻成巴曼剋,讀來也是醉瞭……艱難讀完,啥也沒懂。

评分

讀到經院各種sects襲來差點扛不住,燈下滿腦子的艾柯和當年那本讀瞭整整一年還沒讀完的歐洲思想史。相較而言另外兩塊就好讀很多,講到最後知識分子嚮著世襲貴族的轉變真是心有戚戚。對於教會、王權、大學的關係分析鞭闢入裏,順便補瞭一下愛洛綺斯的盲點。

评分

在勒高夫看來,中世紀的知識分子最為重大的一個特徵是他們並未脫離葛蘭西模式,在意識形態上,教會施行嚴格控製,政治上又為“世俗教徒和教會人士的雙重官僚機構所控製。”身處其中,知識分子是“有機的”,是教會與國傢的忠實僕役。另外雖則加洛林時代有文藝復興美名,但總體的濛昧反智思潮仍是鐵闆一塊的事實。異數也在其中滋生,首先是挑戰權威的哥利亞德群體,其次是阿威羅伊學派的人文主義,最終,大學呈多元化的民主主義大學演進。由此,知識分子身份也齣現由手工勞動者嚮脫離勞動純學術領域研究的轉嚮。令人深省或曰感慨的是,其一,中世紀的大學中貴族式的世襲化傾嚮,博士的兒子可以不用考試而獲得學位,和當今大學某些腐敗的狀況何等相似乃爾;二是,其時的人物主義者並非理性與進步的信徒,反而常常是反理性的——博學的幫閑者,照妖鏡乎?

评分

在勒高夫看來,中世紀的知識分子最為重大的一個特徵是他們並未脫離葛蘭西模式,在意識形態上,教會施行嚴格控製,政治上又為“世俗教徒和教會人士的雙重官僚機構所控製。”身處其中,知識分子是“有機的”,是教會與國傢的忠實僕役。另外雖則加洛林時代有文藝復興美名,但總體的濛昧反智思潮仍是鐵闆一塊的事實。異數也在其中滋生,首先是挑戰權威的哥利亞德群體,其次是阿威羅伊學派的人文主義,最終,大學呈多元化的民主主義大學演進。由此,知識分子身份也齣現由手工勞動者嚮脫離勞動純學術領域研究的轉嚮。令人深省或曰感慨的是,其一,中世紀的大學中貴族式的世襲化傾嚮,博士的兒子可以不用考試而獲得學位,和當今大學某些腐敗的狀況何等相似乃爾;二是,其時的人物主義者並非理性與進步的信徒,反而常常是反理性的——博學的幫閑者,照妖鏡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