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来没有一个家,”哈克写道,“或像所有的其他的男孩子那样去上学。我睡在街上或林子里,只要我想做,我就能做我想做的事情。这真是一种美好的生活。”
所以,当哈克去和道格拉斯寡妇住在一起时,他根本不喜欢这样。他不得不保持干净,整洁,始终都要听话,还得去上学。然后,他爸爸来了,把他带走住在了林子里。起初,哈克挺高兴,但是,他爸爸总是打他,所以,哈克决定逃走。
他遇到了吉姆,一个逃跑的奴隶,他们决定结伴乘木筏沿密西西比河顺流而下。当然他们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和危险,但是,哈克感到很愉快。河上的生活是如此的自由、轻松、舒适……
马克・吐温于1835年出生于佛罗里达州,1910年去世。他的真名是塞缨尔・克莱门斯,美国内战开始前,他是密西酉比河船上的一名领航员。他也是一个报纸撰稿人和作家,他的小说《汤姆・东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非常著名。
像一幅神奇的扑克牌。汤姆在最不需要他出现的关键时刻及时隆重地出现后简直把人急死。他不由分说地让人怒不可遏地在最后关键时刻疯狂抢镜头。他啰嗦细心蛮横又奇招迭出直到中弹昏迷发烧被抬回家。啊!他在短短的一段日子里便几乎经历了哈克·芬的所有历程。这个全身总是闪烁着...
评分此书的感觉与《汤姆·索亚历险记》完全不同。在书快结尾时,哈克贝利对汤姆·索亚一口答应拯救吉姆感到吃惊,说什么汤姆这样一个上等人竟然会去“损害”他们财产(指黑奴吉姆)感到不解。这已经不能算是幽默,而是极大的讽刺,讽刺奴隶制度对人心的影响,哪怕是一个小孩。这种...
评分花了一个星期的业余时间读完这本书,算是圆了少年时的一个想法。 虽然是哈克的历险记,但是在书的末尾,汤姆·沙耶作为嘉宾亦前来捧场,隆重上演了“营救吉姆”的好戏。故事的结局令人感慨万端,亦感到轻松愉快。 马克·吐温给我们描绘了细腻的、风情万种的密西西比河,两岸...
评分你顺流而下,印第安是你的终点;我逆流而上,自由的美国梦是我的目标。我知道那就是你。虽然你来自1844年的马克吐温笔下,可你还是四年前我遇到你的样子——穿着大人丢掉的破衣服,肥肥大大包裹着你瘦弱的身躯,那顶大大的破帽子,边儿上有很宽的新月形帽檐耷拉着。 ...
评分在单位的老图书馆随便借的,放假在家里随便读的,最后一个人笑翻在家里,哈克是我见过天性最幽默、心灵最自由、做人最真诚的孩童,特别喜欢第一次看的那版,译者是谁,又不记得了。我想译者的也是位天性最幽默、心灵最自由的人吧。
2012/9/6-2012/9/7 二级。53K。算是汤姆索亚历险记的续集。主人公哈克是个有胆识的小伙子,如果是我的话,估计就会一直这么安分地过一生了。佩服他的勇气。
评分嗯
评分嗯
评分冒险故事,费恩想自由自在,却有种自己作死的感觉,汤姆的情况则更严重,不喜欢——2017.9.15
评分这就是米国文学和贵支文学的区别。米国文学里青春=少年搞死爹。贵支文学青春=爹妈代笔。韩寒蒋姑。#父母皆祸害##不弑父皆low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