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学》这本书与当代历史的动荡和喧腾是完全分不开的。在书中,我相应地强调无论是“东方”这一用语,还是“西方”这一概念都不具有本体论意义上的稳定性,二者都由人为努力所构成,部分地在确认对方,部分地在认同对方。
《东方学》以对1975年黎巴嫩内战的描写为开端,这场战争结束于1990年,但是暴力与丑恶的人类流血事件却延续至今。我们经受了奥斯陆和平进程的失败。第二次巴勒斯坦人起义爆发以及遭到再次入侵的西岸与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的可怕苦难,在那里,以色列使用F-16战机与阿帕奇直升机对手无寸铁的平民进行了例行集体惩罚行动。自杀性炸弹袭击现象充分显现出了它所具有的可怕破坏性,这当然没有什么比“九·一一”事件及其后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更骇人听闻、更具有末日预言的昭示意义了。正当我写作本文时,美英对伊拉克非法的和未经授权的入侵和占领正在进行,随之而来的则是匪夷所思的物质掠夺、政治动荡和变本加厉的侵略。这都被认为是那个被称作文明冲突的一部分,无休无止、无法平息、不可救药。但我认为并非如此。
爱德华·W.萨义德(Edward W.Said,1935-2003),当今世界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和文艺批评家之一。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于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和美式教育,1950年代赴美就学,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63年起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讲授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代表作有:《开始:意图与方法》、《世界、文本、批评家》、《东方学》、《文化与帝国主义》、《知识分子论》等。萨义德还是有名的乐评家、歌剧学者、钢琴家,并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参与巴勒斯坦的政治运动,为巴勒斯坦在西方世界最雄辩的代言人。
Where should we go after the last frontiers? Where should the birds fly after the last sky? 最后的边界之后,我们该往何处去? 最后的天空之后,鸟儿该向哪里飞? 这学期传播学最后的任务是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介绍一位批判传播学大师的理论。我选的是爱德华 萨伊德...
评分“……现代东方学自身已经带有欧洲对伊斯兰巨大恐惧之印记……”——《东方学》P324 Orientalism是什么? Orientalism一词一般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一种学术研究学科;一种思维方式;一种权力话语方式。实际上这三个方面是相互紧密的相连的。 萨达尔的《东方主义》中有这么一段...
评分http://www.tudou.com/playlist/id/6215861/ 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评分作为一本后殖民主义的经典之作,《东方学》被反复地评论,有人赞颂有人贬抑,但其影响却依然强劲。凡是涉及到“外国人文学作品中的中国人或东方人形象”之类主题的论文,大多几乎都要引述《东方学》中的观点,却不去仔细考察萨义德的观点究竟是否适合自己的论题。 ...
评分撰文:亚当·沙茨 翻译:陶小路 首发《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纽约书评》:过去与当下的东方主义 爱德华·萨义德的《东方主义》(Orientalism)是战后知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也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一本。或许最常见的误解是,它是一本 “关乎”中东的作品;...
这本书可以只读萨义德在15年后所作的后记
评分从拉康、福柯和葛兰西的话语体系中抽出一条隐线来支撑自己观点,萨义德这是最聪明的话语建构方式啊。但赛义德的出身终究还是赋予了他强大的自我体认和以身说法的力量,读来很一针见血、也很诚恳。所谓“隐伏”的东方学、自我“东方化”,不过是给大家提个醒,在心里建立一道警惕的防线,即便从这个最小的心理暗示层面来看,都是很受用的。
评分原来萨义德讨论过有没有西方学的问题。费半天力气看完,讨论课却去不成了。#人间惨剧
评分愤怒和pretentious是阿拉伯人的特征么
评分一个论点反复论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