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5年,俄法战争一触即发,但俄国上层社会却依旧歌舞升平。
女主人公娜塔莎是一个贵族小姐,年轻貌美,天真活泼,能歌善舞。哥哥尼古拉是一名英俊的骠骑兵军官。而娜塔莎一家的朋友皮埃尔也是贵族,他刚从法国留学归来,对未来尚无打算,常出入于社交场所和在赌桌上消磨时光。不久被一位公爵看中,并被安排与公爵女儿海伦结婚。但这不是一桩成功的婚姻。
皮埃尔的挚友安德烈公爵是库图佐夫属下的一名军官,一次因公来到娜塔莎家,他对娜塔莎一见钟情。对俩人的婚事娜塔莎的父母均赞同,但安德烈的父亲坚决反对,他坚持要等一年之后才能考虑。
在等待的这一年中,娜塔莎与海伦的哥哥阿纳托利相识,她经受不住阿纳托利的勾引,打算与之私奔,并致函安德烈要求解除婚约。虽然私奔企图未能得逞,但对安德烈却是一个沉重打击。
俄法战争中,双方伤亡都很惨重。安德烈在著名的波罗金诺战役中身负重伤,不久便去世。皮埃尔的妻子海伦也病故于彼得堡。
1812年冬,拿破仑从莫斯科撤军。此时的莫斯科已是满目疮痍,但对娜塔莎和皮埃尔来说却是新生活的开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着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托尔斯泰的作品纵然其中有反动的和空想的东西,但仍不失为世界进步人类的骄傲,他已被公认是全世界的文学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昨天终于把《战争与和平》看完了。十年前在东北师大,我曾写下“经冬无雪懒读书”的句子。保定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有下过雪,所以我很愿意为我的懒堕找一个比较文化的借口。但也只是借口。事实上,前面的部分我一直读得很快,所以拖了这么久,都是因为尾声第二部。托尔斯泰是一个...
评分一、豆瓣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用了多久读了一本书,当我终于把《战争与和平》归到读过的一档里的时候,我发现我是从三月的时候读这本书的。但是确切的说,我读了上下两册加哈利波特的一到五册。可是总的来说。我觉得我这三个月来只读了一本书。那些哈利波特啊...
评分高植•高地•高地植——倏忽消逝的托尔斯泰翻译专家 (选自蒋星煜《文坛艺林备忘录续集》) 1 现在的文学青年,包括俄罗斯文学爱好者在内,肯定对高植这个人不是太熟悉,可是在上世纪的四五十年代,高植则是中国最主要的翻译托尔斯泰的专家。 他所...
评分 评分托尔斯泰的三部长篇中,《复活》是我最隔膜的。读这部小说的时候,我还只有十六七岁,刚刚考上大学不久。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对于聂赫留朵夫这样的“忏悔的贵族”,我实在没有太大的共鸣。加上我们当时学的欧洲文学史教材,对《复活》评价似乎也不高,认为它宣扬改良主义,与阶...
在高铁上看完最后一页时,仿佛身体与灵魂都被掏空。我带着敬畏之心阅读这部史诗巨著,时而感动、赞叹,时而烦躁、厌恶,读完后还是忍不住惊叹,再也没人可以写出这样的作品了。在《战争与和平》中,每一个人都在随着时间而变化,每一个人都是完完整整的生命,都是构成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安德烈、皮埃尔和娜塔莎无疑是最吸引我的三个角色,他们的变化是那么真实,那么值得反思,尤其是皮埃尔思想的变化,现阶段的我对他最后的想法颇为赞同,一切远方的虚幻都是空中楼阁,“越是近看,就越觉得心平气和,觉得幸福”。 忍不住自豪一下,我也是通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了。
评分自由意志与必然性。(矮子波拿巴。)死是醒。不可能有目的。娜塔莎。
评分我可算读完了!乌拉!
评分花了约40天,终于读完这巨著。阅读中的困难并不在于叙事,相反,托翁讲故事讲得极其流畅、动人。但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除了标题所指出的战争与和平,还涉及和讨论了历史、政治、宗教、道德、爱情、家庭等主题,几乎无所不包。以十九世纪初俄法战争为主题,托翁对历史本质的执着追索令人感叹,在他如哲学论证般洋洋挥洒的议论中,历史充满了非理性和反讽。阅读那些“枯燥”的段落需要读者十分耐心。他故事中的主人公们却又显得那么美好、可亲。安德烈与娜塔莎的爱情是我读过的最伟大的恋爱描写之一,娜塔莎为阿纳托利所诱骗则是多数类似情节的母本。还有皮埃尔和尼古拉、玛丽亚,每一人物都闪闪发光般地象征着托翁心中俄罗斯精神的某一侧面。这本书应在年轻时作为人生之书来阅读和学习,再在未来的岁月里反复重看。希望我将来还能有毅力重读它。
评分托尔斯泰的世界,广博冷静严峻深情,他不带声色的注视着每个人,每个人心里的起伏,圣洁与卑微,他不带感情不带评判只是叙述,他祈求永久的光却总是能洞察一点点的黑暗。太美了,几乎不动声色的就能捅进来,每个人,安德烈公爵的赤诚灰心到奉献,他瞬间被爱情点亮的生命,他那崇高的死,皮埃尔一直的精神追寻,他的爱情以及他最后的领悟,多洛霍夫,公爵小姐,娜塔莎,杰尼索夫。充满缺陷的生活,我们不幸福是因为过剩。至于打断了整个故事进程的史学角度的审视,想想托老并不是想写纯粹的小说,也就释然了。一生之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