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190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它曾由张东荪于1919年译成中文。名为《创化论》。该书标志着析格林的生命哲学的完成。深层意识绵延是生命的本质,是一切实在的本千质。生命作为整体成为考察材料和知识的背景,一切事物、理论、知识和方法都得重新评判:知识理论与生命理论必须相互结合,互相推动。生命理论坚持对知识的批判,才能不随意接受理解力任意提出的概念,而
书看完了。简单说几点。 柏格森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哲学家。目前为止,除了康德,就是柏格森,两人是我相对读的最多作品的哲学家。而且以后遇到柏的作品,还会继续关注。 在我的心目中,柏格森的绵延理论,丝毫不逊色于休谟对因果理念的破坏性。只不过对于“绵延...
评分柏格森的进化论,准确地讲,并不是evolution,而是transformism,演变论。他不想在细致地考察生物之演变中夹杂哪怕一丁点的人为设想。 他对前辈们的批评,集中在:用“机械论”“目的论”等观念来分解、描述生命的演变,不能真实地考察生命演变,因为做完分解的工作之后,就只...
评分这个译本佶屈聱牙,有许多不通的地方,据天涯网友介绍,姜翻译的错误很多,这是原贴[http://bbs.tianya.cn/post-books-88109-1.shtml] 。不过就如姜本人所回应的,翻译确实有许多难处,照原文翻,汉语读者可能会有不理解之处,意翻又容易掺杂译者的理解。期待将来能有一个更好...
评分生命就是从这个决定论的机械世界中越狱成功的那世界本身的不安分的一面,所谓的“原始冲动”就是代表着从确定到不确定的,从有序到无序,从必然到自由的那种能量传递的倾向。 经历几十亿年的发展,生命得以产生并且以智慧的形态达到巅峰,漫长的过程,宣告生命不是目的论的产...
评分【整体与偏见】(1) 本原不可知(否定式、自有、无限):I am Who I am 归向本原的方法: 多元多视角(法)互补共存(不可同构-通约-简约-取代-合并、互补-盲人摸象、保持原汁原味:):)、消除元视角)、因为本原-世界可能具有这样一种深奥性质:即对于不同的视角、世界会呈现完全不同...
机械论目的,斯宾塞,生物学,糊涂
评分读的非常非常糟心。第一章八十来页,充满了1880-1910左右的生物学理论。我一来不明白当年评诺奖的人从何考虑;二来不清楚为什么一部分所谓哲学家总想插手自然科学。
评分机械论目的,斯宾塞,生物学,糊涂
评分木有感觉!!
评分正在读的是这个版本,翻译的还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