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1906年在法国巴黎出版,提出并论证了作者关于“生命冲动”的理论和直觉主义方法论。它曾由张东荪于1919年译成中文。名为《创化论》。该书标志着析格林的生命哲学的完成。深层意识绵延是生命的本质,是一切实在的本千质。生命作为整体成为考察材料和知识的背景,一切事物、理论、知识和方法都得重新评判:知识理论与生命理论必须相互结合,互相推动。生命理论坚持对知识的批判,才能不随意接受理解力任意提出的概念,而
用生物学知识企图探索人类思维的发展源流,植物进化趋向静止,动物进化趋向运动。前者是本能的道路,后者是智能的道路。人类为了发展智能,而牺牲了本能,和物质结合,走向了创造和改造世界的道路。虽然作者序言称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原子等死去之物,而人文学科才关注的是活着的...
评分生命的本质在于是传送生命的运动,即生命之流。生物是生命的载体,个体是负载了材料的生命之流。 生命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分化出不同的进化路线,所有进化路线都没有终点。 生命是一种内在冲动,生命的过程是进化。生命的状态是变化。我们自身是我们自出生起至今的历史。通过变化...
评分看《时间之箭》,里面好像说过这样的观点,时间的单向流动性,是因为我们的大脑的工作方式所产生的感受——我们的大脑的思考与记忆的机制,也正好像算盘一样,通过算珠从有序到无序演化,来储存记忆运行思考,我们思考的方向,赋予一切外在事物的演化方向:从有序到无序,所以...
评分一直把这本书当做哲学论文来读,但是看到诺奖的评委说的本书的获奖原因的因为作者超凡的想象力,我知道原来这是一文学作品。现代西方哲学家,虽然也提一些本体论认识论,但是“反思”有余,“系统”不足。但这也有好的一面,就是“哲学论著”越来越好啃了,而且直接导致了美学...
评分生命的本质在于是传送生命的运动,即生命之流。生物是生命的载体,个体是负载了材料的生命之流。 生命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分化出不同的进化路线,所有进化路线都没有终点。 生命是一种内在冲动,生命的过程是进化。生命的状态是变化。我们自身是我们自出生起至今的历史。通过变化...
强大的想象力。披着形而上学外衣的小说。生命是有真变化的,变化是有真时间性的,时间标识着心得意义价值,生命成功地延缓了物化的过程。 /一年半后重读,这是本哲学书。(12-10-31)
评分由笛卡尔到柏格森,由理性到直觉,这一步走了好久。二刷,柏格森的哲学体系对现代科学的分析综合,人类的认识由静态瞬间跃迁到了任意瞬间,但对于真正的绵延,认识仍然难以企及,柏格森将康德的静态认识向前推到了动态认识的地步。不知道当代科学对柏格森的理论有何应答。
评分柏格森是后入德勒兹的一把钥匙。翻译有微瑕。
评分柏格森和克里希那穆提的话语相似度让我觉得他们有时像一个人,对于生命,对于真实,二者都不认为思想可以把握生命本身,而是要去体会生命,物理的时间,并不等于生命的时间,生命是不可分割的,如芝诺悖论,连续如何可分,极限如何到达,数学与物理解释不了的问题,在柏格森这里,有了另一种看法。这本书对我来说实在难读,清醒又痛苦的读完了,思想与世界观被他们二人话语冲击地粉碎,他们二者,不得不说比尼采更让人震撼,实在太过深刻。
评分还想看看商务版的--->三月后听说商务本的狗屎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