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已故著名汉魏文学研究学者对陶渊明集进行整理、校注的学术成果。长期以来,一直是阅读陶渊明的绝佳注本,是所有中文系学生必读的参考书之一。
陶渊明在去彭泽令两年之后,四十岁之时,作了《停云》《时运》与《荣木》三首四言诗,在《时运》中,有一句“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暮春的南风像鸟的翅膀,轻轻拂过新生的禾苗。在陶公看来,自然此时有了情感和生气,眷顾了他和正在被濯灌的田园。花木有情,自然界的一切事...
评分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出世在一心,入世也在一心,并非高山深林的隐士,才有出世之意。结庐在人境,一样可以心远地自偏。并非身居高位之人,才能为国尽心竭力。心中有红尘,则为红尘人;心中有桃源,则为方外之人。出世入世只...
评分附录部分,诗文系年虽简短,却见水准。义熙十年(414)陶渊明五十岁斜川之游之辩证,与桓玄、刘裕争战之际的陶渊明诗文情状,甚赞。诗文之中,对古贤之品录贯穿始终,是为心路;长勤二字频出行间,乃行迹。的非高隐之书,确确叹息之书。2013,。9.29
评分一 谈论魏晋士人,先说说士人的来源。商周之前,士是贵族。在“周王-诸侯-卿、大夫-士”贵族序列中,士是最末一个等级。通古今,辩然否,谓之士。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社会通道开放,或士沦为民人(布衣),或民人升为士。“士+人”阶层出现,士人诞生。春秋说诸子...
评分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这一动作,虽然也借助“菊”这一物象,其实是陶渊明某种心境之外化,是“意”,但这种心境(我们后来可以看出是“悠然”),在未见南山之前,恐怕多少是无明且不确定的。[143](因此苏轼也说“初不用意”),并且被局限于有限的主体感...
尚可。。年谱里的某些论断尚有可商榷处
评分愿言不获,抱恨如何。
评分简单透彻的诗歌好读。字句明净,心境悠远。/不时翻看,代入语境地去读。尤其这次出差,在路途中看,别有一番风味。
评分庚寅初冬,再读一过。筱堂记
评分陶詩或許真的需要閱歷才能引起感發共鳴。現在讀了沒有太多感覺,只有些一般的文學史評價在無力地貼標籤,以後再讀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