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格(John Berger),英国艺术史家,小说家,画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径后进入Central School of Art Chelsea School of Art学习。1948年至1955年以教授绘画为业,曾举办个人画展1952年,他开始为伦敦New Statesman杂志撰稿,并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此后他更有多部艺术专著问世,如《观看之道》、《看》、《另一种讲述的方式》等,他亦写小说,名篇G.(1972)获英国布克奖及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
最近20年间,伯格一直生活在阿尔插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中,濒临消亡的传统山区生活方式令他着迷,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本来就写在短评里,结果发现好像豆瓣图书的短评无法像电影短评那样直接浏览,所以转在这里再发一下。 原书5星,译本至多3星。这不仅因为原书行文的简洁有力没有在译作中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原书所构建的新的看待艺术的眼光译本没有能清楚明白的传递出来,也就是说这本书最重...
评分写感想之前,突然想起郭德纲,有一次看见他对台下的观众说:"你们也都长嘴了,也会说话,为什么还要花钱听我说话呢?"有点挤兑人的意思,不过鼓掌的声音还更大了. 看着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自己也老有同样的疑问,"我也长眼睛了,怎么感觉自己却原来和一个瞎子无异?". 1.观看先于言语 我...
评分第一部分 伯格主要探讨的是艺术与政治,并且在书的一开始就以超现实主义画家马格利特的画为例,说明言语和观看之间所构成的鸿沟。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认为作画不过是一种“思考”的艺术。在《马格利特.图像的哲学》一书中,刘云卿在文章的一开始便引用了路德维希.维特根...
评分这本约翰·伯格(John Berger)的《观看之道》字数不多,区区的一百七十多页,却夹杂着大量用以解释说明的图片。可想而知,既然讲述的是欣赏艺术之道,旁边如果不附以范图作为参考与佐证,也说不过去。这本书我是与《抵抗的群体》差不多同步看完的。后者更主要从艺术家背景...
评分这本约翰·伯格(John Berger)的《观看之道》字数不多,区区的一百七十多页,却夹杂着大量用以解释说明的图片。可想而知,既然讲述的是欣赏艺术之道,旁边如果不附以范图作为参考与佐证,也说不过去。这本书我是与《抵抗的群体》差不多同步看完的。后者更主要从艺术家背景...
读《观看之道》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现在重拾旧版,试图对一些本书没有深入探讨的问题进行思考。例如,视觉先于语言是在什么意义上?是否真有不可说而可见的事物?何谓“描述”?现在想想,每一个问题都指向图像的终极。
评分通俗易懂,视角独特。图像
评分《观看之道》的前身,不过,广西师大的版本似乎比这本好看些。
评分好左。有点意外。文笔很好地在抨击。油画,广告的解读蛮有趣的。目前还不知道怎么加入现有知识体系中。那几个整章的画感觉错过了好多。berger的节目看了一下还行。偏浅了,我没有美学基础。
评分电子书,图片走样影响阅读。粗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