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中收录里尔克的《罗丹论》和《罗丹》两篇文章,对罗丹的为人和作品作了深刻和透彻的阐述。
1902年9月2日,诗人里尔克初次去默东拜谒罗丹工作室,翌日,在给妻子克拉拉的信中,他写道,进入雕塑大厅的那一刻,仿佛置身于雪国,千百样姿态各异的生命都为一种力量、一个意志所统摄。那年也是他第一次旅居巴黎,27岁的诗人见到62岁的雕塑家罗丹,恍如见到了一...
评分(翻译略涩,时代的原因。书中配的图不大清晰。) 《永久的偶像》1889 它所含的意义实在太多了,思想如影子般在它上面流过。 这作品有几分炼狱的意味。天堂近了,却还未达到,地狱相去不远,却还未忘掉。 《冥思》 罗丹的无臂石像亦然,它们并不缺少任何必需的东西,我们站...
评分三段随想: 一、染匠之手 艺术的一切都出自人类的双手——我们不应忘记人类的手是多么渺小,多么易倦,它们能移动的时间又那么短促。 它们(画,雕塑,诗)不再依靠它所蕴含的意义,而是全凭它们本身唯一的存在。 大师(Master-Dyer)的作品在清净里独自长大起来,独自和永恒...
评分不同于其他艺术论,里尔克用感性的认识剖析罗丹的每一尊雕塑,将它们分别分开却都与大自然广泛联系,“那化为空虚的物的伟大安息”,缄默着对话着,面孔褶皱纹理,当然还有繁复多杂动作,每一尊每块铜铁中都含着挚爱“那些躯体的接触要更猛。更坚强。更有力。”里尔克将罗丹的...
评分(翻译略涩,时代的原因。书中配的图不大清晰。) 《永久的偶像》1889 它所含的意义实在太多了,思想如影子般在它上面流过。 这作品有几分炼狱的意味。天堂近了,却还未达到,地狱相去不远,却还未忘掉。 《冥思》 罗丹的无臂石像亦然,它们并不缺少任何必需的东西,我们站...
!大师+大师
评分2005-1-4 13:03:35借书
评分《罗丹》:美文观止。
评分“像大自然一样地工作,而不是像人一样地工作,这就是他的命运。”
评分顶峰的三次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