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是在一种惆怅的心情中完完的。彻察丝缕而又探求大势――我想用激情内敛的叙述方式描绘出我们这个民族的面孔和表情。历史事件在《1901年》中并非叙述的主体,而是所有历史人物心灵“出卖”的背景,连贯的不是频发的历史事件,而是中国人纷乱的心绪历程。之所以选择了一百多年前的历史,是因为中国人千年不变的面孔在那段日子里突然表情急剧丰富起来。
王树增,1952年生于北京。作家。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
最近在看《1901》。颠覆我中学时候对李鸿章的认识,原来我们学到的历史,有待于历史来更正,也许时间真的能证明某些东西,某些事实 李鸿章的遗诗一首 摘自〈第七扇窗〉 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
评分《1901》,听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另一本几乎是文科学生必读的《万历十五年》。 2004年,王树增的《1901》初版,只闻其声;7年后,人民文学出版社重新推出修订版,原文、出处均有加厚,洋洋洒洒600多页,但读起来并不吃力。 但这是一本迥异于《万历十五年》的作品。 ...
评分我喜欢读历史读物,尤其喜欢读那些关注细节的历史读物,因为在我看来,观点总是有对有错,有左有右,细节却往往能够给我们留下一个独立思考的材料。多看看有细节的历史,很多以往认为天经地义、颠覆不破的东西倏然就塌倒在自己的面前。 比如说我曾经读过许许多多关于太平天国的...
评分《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 好看的历史小说。 和一般的历史小说不同,它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归进小说是因为穿插了很多野史的小故事,大量运用描写,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但大体是对历史的再现。 因此,我更倾向于称之为历史读物,好对得起它的严肃用意。 一切一切归...
评分满腔悲愤越纸而出。读史使人明智,亦使人明志。李二先生千古!
评分这大概是我看过最憋屈的书,却在音乐中充斥着“可以理解”……1840年以来的中国与外国,大概类似于地球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外星人一样,在脑海中充满了不可思议,这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军事、政体、文化的强烈碰撞了,意识形态上就天壤之别,而且这些碰撞并非以石击石,二者是觉不对等的以卵击石,最终会有一个毁掉,不管那石头有意无意。有时候觉得那段历史中的中国,犹如一位傲慢美丽、对所有男人不屑一顾却又羸弱不堪的富家小姐,而列强的表现——甚至那些所谓传教士的表现——似乎都和村口的小流氓无异,强暴让人不堪入目,会为这位小姐感到可怜、不值,但又多少有一些“活该”——尽管这残酷的想法转瞬即逝。差距太大了,大到所谓的谈判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因为没有资本讨价还价。只有毁灭,而1901年就是鸡蛋撞到墙面的那个瞬间。
评分纸上春秋,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 1900年,二十世纪的头一年,留给中国人的是关于八国联军及义和团的记忆,是屈辱是抗争,是古国千年未有之变局。
评分启蒙书
评分老實說,你跟萬曆十五年有甚麼關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