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之书》是诗人北岛的散文集,这本散文是诗人在流浪的路上的一些采撷。诗人北岛说,散文和漂泊之间,按时髦的说法,有一种互文关系:散文是文字中的漂泊,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在一九八九年到一九九三四年间,他曾住过七个国家,搬了十五次家,这就是一种散文语境。北岛自80年代末移居国外后,就开始了其漂泊的一生,在流浪中不断进行创作……
原名赵振开,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北京。1969年当建筑工人,后在某公司工作。80年代末移居国外。著有诗集《太阳城札记》、 《北岛诗选》、《北岛顾城 诗选》等。
北岛的诗歌创作开始于十年动乱后期,反映了从迷惘到觉醒的一代青年的心声, 十年动乱的荒诞现实,造成了诗人独特的冷抒情”的方式――出奇的冷静和深刻的思辨性。他在冷静的观察中,发现了“那从蝇眼中分裂的世界”如何造成人的价值的全面崩溃、人性的扭曲和异化。他想“通过作品建立一个自己的世界,这是一个真诚而独特的世界,正直的世界,正义和人性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中,北岛建立了自己的“理性法庭”,以理性和人性为准绳,重新确定人的价值,恢复人的本性;悼念烈士,审判刽子手;嘲讽怪异和异化的世界,反思历史和现实;呼唤人性的富贵,寻找“生命的湖”和红帆船”。清醒的思辨与直觉思维产生的隐喻、象征意象相结合,是北岛诗显著的艺术特征,具有高度概括力的悖论式警句,造成了北岛诗独有的振聋发聩的艺术力量。
人们对任何叙事的反应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最为经常的是用听觉的隐喻去描述; 第二个阶段则用视觉的隐喻。 (选自诺思洛普·弗莱《神话是共同语言,可为人们普遍理解》) 就此我升入冰山之域, 永远消失于其中。 (选自卡夫卡《煤桶骑士》) 一条野...
评分依然很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听别人大声朗诵《凤凰涅磐》时毛骨悚然的感觉,排除诗歌的时代意义,对一些激情有余的诗歌多少有些排斥,尤其那些非得通过华丽的言辞让你折服的诗句,更不愿碰触。但事实是,依然觉得好的诗歌大概只能有两种趋向:涌动生命激情,却丝毫不带矫情;清醒...
评分总之,我是看完这本书过后才知道,北岛还活着(没有任何隐喻)。不敢确定我是何时何处得到那条关于他自杀的消息并把它小心珍藏在我容量并不太大的脑袋里,或者是,我肯定把他们那几个爷们儿弄混了。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我带着对一位逝者的哀思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种奇特的阅读...
评分北岛诗集没看过——对那个"白衣飘飘"年代的狂热我感到恐惧和怀疑,因而远离了八十年代的诗歌,也许正因为如此,我看北岛散文时,是真的把他当作一本散文去读,而不是一个诗人的退而求其次。 现在的散文普遍退化,能码字的人都能整出些个形散而神不散的东西出...
评分人们对任何叙事的反应都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最为经常的是用听觉的隐喻去描述; 第二个阶段则用视觉的隐喻。 (选自诺思洛普·弗莱《神话是共同语言,可为人们普遍理解》) 就此我升入冰山之域, 永远消失于其中。 (选自卡夫卡《煤桶骑士》) 一条野...
看了才知道原来北岛有过这么神奇的漂泊生涯啊。。。。
评分今天在朋友家翻了这本书,感觉还蛮有缘的,因为那么满的书架上一眼就看见了。篇章也很好看,精致的比喻,趣味的人生,编织成一个……不知道什么结果的读后。看完感觉是:没什么整体感。类似流动的盛宴,可是海明威的整体感明确好多。难道这就是小说家和作家的区别?
评分漂泊 在那一片浩大的天地間漂泊 遇見 在觥籌交錯和言語駁雜中遇見 孤獨與自足。中文是數十年間唯一未曾放下的行李 而詩歌 在種種飄忽不定裡 又何嘗不是一個浮標呢?失敗不見得頹喪 書寫卻足見光榮。
评分我的确不喜欢他的文字,翻了两篇放下了。他写人物好像都没有情感的?但偏偏要憋屎一样地憋。而且他的行文总感觉有的地方文字不顺。
评分”中文是我惟一的行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