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心的冲突》较之于《我们时代的神经人格》,不仅在理论上有重大的发展,而且达到了早期著作中鲜有的哲学的高度。
本书讨论了人内心的主要的冲突类型和它们的各种表现形式,分析并归纳了各种相互矛盾的态度和倾向,指出了被这些冲突所扰之人旨在解决冲突的努力结果怎样导致失败并陷入恶性循环,提出了解决这些冲突的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设想。因此,即使读者已经从作者早期论著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中初步接触了她的理论,但要真正认识、全面了解作者及其代表的学说,则只有在进一步细读她后期的成熟之作——《我们内心的冲突》之后才能实现。
卡伦·霍妮 (Karen Danielsen Horney ) 往往被认为是个弗洛伊德学说的修下者或新弗洛伊德派,因为她的一些概念都是精心之作,又是对弗洛伊德学说的修正。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妮是社会心理学的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她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依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虽然霍妮被称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她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有着显著的不同。 霍妮反对“幼年经验决定一生”的理念,对于当代精神分析中过度强调早年经历的做法持批判态度。她认为,经历本身固然重要,但精神分析更应立足个体当前的精神状况,重视当前问题的解决。 霍妮的观点与社会心理学一致。她同意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冲动决定人的行为的论点,但坚决反对弗洛伊德把无意识的冲动理解成是性本能的冲动、用原始性欲发展阶段的进展来解释人格的形成的观念。她认为,人类的精神冲突与社会环境的联系密切,从根本上来源于与基本焦虑相关的心理冲突,而与性有关的异常心理只是其表现之一,并非所有的心理问题都与性有关。
看过这本书后,从前许多不明白的事情变得清晰而明了。因为那些事情而痛苦的情绪飞回湮灭。她的理论应用性很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非常实用。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耐心,好好的阅读和研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绝对的终身受用。 “自我疏离的人是走极端的,常把对荣...
评分容易引起骂战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很多人无法划清“我”的界限。 “我”和“我的”这两个词汇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然而很多人却把两者混淆,认为“我的”等于“我”,具体来讲,就是误认为“我的思想,我的言行,我的财产,我的交际圈,都是我的一部分,我的延伸。”所以,捍...
评分这本书我今天下午才开始读,读完以后就立刻读完了第二遍。我深深的感觉霍妮写的许多想法就是我内心真实的想法。说是知音真的不为过了,同时现实也是如此的血淋淋,我要鼓起勇气去面对,更要有毅力去改变。 至今我的人格里面属于屈从人和孤独人。都是为了能够解决自己内心的冲...
评分我是高中才开始读书的,之前只是看看漫画之类而已。正是因为头脑没见过什么世面,所以很容易让一些未经审慎的思想在其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 高一时,学习成绩年级垫底,那是叛逆时期的思想,觉得一切规范,一切人都是和我对立的。然而,当有人公开对你进行鄙视...
评分好了,https://book.douban.com/review/5440391/这是我给译林出版社的《我们内心的冲突》写的书评。直到有一天打开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这本书的扉页,发现前面的内容怎么这么眼熟(见图1和图2 ),一看才发现那是我写的啊,但是从来没有人在出版前征求过我的同意,因为我并不想出...
多处有豁然开朗的感觉,希望早几年读到就好了。清晰地认识自己是多么困难且需要练习的技能。「争取人格的整体性,即是说,没有虚饰的假象,感情真诚,把自己整个的心融进自己的感情、工作、信念之中。」如果这是最终的目标,人格的成长也许永远不会结束。
评分读完只觉这世界上除绝对的庸人即是神经症者。
评分“在表面非人性的行为后边,有一个受着痛苦的人。一个在绝望中挣扎的人。生活击败了他,而他寻求着代偿。”--卡伦.霍妮
评分1、有人戏言,没读这本书之前还好好的,读了以后才发现自己是神经症患者。是的,在亚健康的最大国家,每个兲%朝子民都是不同程度的神经症患者。2、此书成于60多年前,虽然有些内容已有变化(如缺少了偏执型人格),但基本范氏仍难动摇,仍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著作。3、作者是女性心理学家中的翘楚,也曾经有过不幸的童年及严重抑郁症经历,写成此书可谓感同身受,且对佛洛依德的悲观论进行了批判,结尾部分是对人性向善的自信和温暖。4、全书讲述了三种基本冲突及其人格(顺从型、对抗性和疏离型),以及患者自身解决冲突的尝试(包括理想化意向、外化作用和虚假和谐的其他辅助手段),接着讨论了未解决冲突的后果(包括陷入恐惧甚至绝望,人格衰竭乃至丧失,以及施虐和倒错现象),层次分明,逻辑缜密,读起来一气呵成,欲罢不能。
评分1、有人戏言,没读这本书之前还好好的,读了以后才发现自己是神经症患者。是的,在亚健康的最大国家,每个兲%朝子民都是不同程度的神经症患者。2、此书成于60多年前,虽然有些内容已有变化(如缺少了偏执型人格),但基本范氏仍难动摇,仍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著作。3、作者是女性心理学家中的翘楚,也曾经有过不幸的童年及严重抑郁症经历,写成此书可谓感同身受,且对佛洛依德的悲观论进行了批判,结尾部分是对人性向善的自信和温暖。4、全书讲述了三种基本冲突及其人格(顺从型、对抗性和疏离型),以及患者自身解决冲突的尝试(包括理想化意向、外化作用和虚假和谐的其他辅助手段),接着讨论了未解决冲突的后果(包括陷入恐惧甚至绝望,人格衰竭乃至丧失,以及施虐和倒错现象),层次分明,逻辑缜密,读起来一气呵成,欲罢不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