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一九三二年生于俄罗斯札弗洛塞镇,是诗人阿尔谢尼伊·塔可夫斯基之子。曾就学于苏联电影学院,一九六一年毕业。他的电影曾经赢得多项国际性大奖;第一部长故事片《伊万的童年》于一九六二年获得威尼斯影展金狮奖。其最后一部作品《牺牲》荣获一九八六年夏纳影展评审团特别奖,同年十二月,塔可夫斯基因肺癌病逝于巴黎,享年五十四岁。
许多影评人曾试着诠释其浓烈的个人化视野,却始终难以企及。终于,在这本《雕刻时光》里,他记录了自己的思想、回忆,首度披露其重要作品的创作灵感、发展脉络、工作方法以及浓烈的自传内涵,并深入探究影像创作的种种问题。这些文章系长期陆续写成,惟《牺牲》一章口述于其生命最后几周。在这本艺术证言里,我们看到这位大师在“一团时间”里雕塑生命,仿佛时间奔驰穿越镜头,烙印于画面之中。
观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是一项“痛并快乐”的活动。其作品篇幅的冗长、内容的复杂让人“痛苦”,然而诗一般的美感又让人欲罢不能。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写道:“艺术的影像永远是个代号,其中物体彼此替代,大小互有更迭。艺术家可以用死亡来表现生命,用有限来陈述无极。...
评分 评分 评分十多年前,碟市刚刚兴起,文艺青年、骨灰级影迷一路猛追欧洲电影大师,各类电影书也一时纸贵,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刻》也曾应时出版,因为封面太丑(谁叫咱是封面控)、排版纸张都不理想,而且是转译,所以没买,只是简单翻了翻。今年的新版在俄文原书直译的基础上,对版式、...
评分前段时间,一部叫《百鸟朝凤》的片子火了。它是已故的著名导演吴天明的最后一部作品,在导演身后才得以进入院线公映。然而它最终能刷爆朋友圈,却是因为制片人方励在网络直播平台上“下跪求关注”,希望可以增加排片量,也希望更多人可以进入影院支持这部片子。此事一出,立...
其实当时没有大陆本,读的是台北万象图书馆1993年版本,陈丽贵、李泳泉译
评分两个月终于读完一遍了,印象最深的是用黑泽明的电影举例子来区别好导演与一般导演。基本上,塔可夫斯基就是用各种读不通顺的长句子来阐明:只有艺术可以救人类,只有影像才是艺术的最终流向。感谢译者,非常精到。他爸的诗有点俳句的意味。
评分诗意的逻辑,动人的意象。我或许不明白他要表达什么,但我爱他。没有他的电影,我永远无法用最准确的词来形容我最喜欢的天气:“今天天气真塔可夫斯基。”
评分真是单纯的要命的白羊座啊,估计能在最爱解释自己电影的导演里排前五名。话说塔知道后世自个儿被吹成这样吗,吹们有塔百分之一的谦卑实诚吗……反正不这么单纯也摸不着那么多终极问题吧,虽然终极问题恐怕也没那么重要。唉,塔科夫斯基大概也死了三十多年,现代社会没长进,依旧难堪又难熬。死得早不坏。2016-04-05 在读,北影节小做功课。
评分高三时出于娱乐的目的看了这本书却半懂不懂,而那时也从没有想过任何关于编剧和写作的事,现在重看恍然大悟,虽然这领悟来得晚了一些。对这些大师留下的精神遗产和开导都心存感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