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

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九州出版社
作者:黄俊杰
出品人:
页数:242
译者:
出版时间:2011-9-1
价格:3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810251
丛书系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
图书标签:
  • 台湾
  • 历史
  • 土改
  • 社会史
  • 口述史
  • 经济史
  • 回忆录
  • 经济学
  • 台湾土改
  • 土地改革
  • 历史研究
  • 社会变迁
  • 民国史
  • 农业政策
  • 地方治理
  • 民国时期
  • 台湾历史
  • 改革运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农复会口述历史》内容简介:在台湾地区的发展经验中,“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具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农复会在迁台初期就协助行政部门推动“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有助于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也带来了稳定的农村社会秩序,奠定了台湾农村复兴的基础。

《我对大陆改革开放与台湾经济建设的建言:顾应昌先生访问纪录》系对当年参与农复会工作的资深人士,进行口述历史访问工作,所整理而成的实录。全书对于土地改革、农会改组、农业技术创新等史实,均有详实的记录,是研究台湾农业发展史之重要参考资料。黄俊杰,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作者简介

黄俊杰,台湾大学历史系教授。

目录信息


台湾土地改革的背景及过程——张宪秋先生访问纪录
张宪秋先生访问纪录
(一)国内外背景和农业问题
(二)改善农村社会问题
(三)土地改革与农会改组
(四)农工冲突
(五)经建计划
(六)农复会之成功
(七)农复会与台湾经验
农复会的模式与台湾土地改革的得失——李崇道先生访问纪录
李崇道先生访问纪录
(一)农复会模式
(二)风雨之中农复会的工作信念
(三)台湾土地改革
(四)四年计划
李崇道先生访问纪录二
(一)农复会的组织
(二)农复会经验
(三)农地改革
(四)可爱、可亲的农复会
农复会的特色与农村建设——张训舜先生访问纪录
张训舜先生访问纪录
(一)农复会特色
(二)农工问题
(三)农复会的委员
(四)农业“援外
(五)加速农村建设九大措施
与家庭决裂,立志于农业界——蒋彦士先生访问纪录
蒋彦士先生访问纪录
(一)早期农复会
(二)两地办公
(三)土地改革
(四)社区发展
(五)农会改组与土地改革
(六)农工并无冲突
(七)肥料换谷
蒋彦士先生访问纪录二
台湾土地改革的特点——谢森中先生访问纪录
谢森中先生访问纪录
(一)农复会成立的背景与迁台
(二)土地改革
(三)农会改组
(四)经安会第四组
谢森中先生访问纪录二
谢森中先生访问纪录三
作为“草根大使”的农复会一马保之先生访问纪录
马保之先生访问纪录
一、广西办事处主任(一九四九年五月至十二月)
二、农业组技正(一九四九年十二月至一九五一年九月)
三、植物生产组组长(一九五一年六月至一九五四年十二月)
四、台大农学院院长(一九五五年一月至一九六。年六月)
五、作物改良团团长(一九六。年六月至一九六一年十月)
农复会成立的背景及在土地改革中的作用——欧世璜先生访问纪录
欧世璜先生访问纪录
(一)早期农复会工作
(二)农会改组与土地改革
(三)农工冲突问题
(四)实际工作经验
(五)农复会成功的因素
农复会在土地改革中扮演的角色——陈人龙先生访问纪录
陈人龙先生访问纪录
改进农会制度——邱茂英先生访问纪录
邱茂英先生访问纪录
为什么要实行“肥料换谷制”——朱海帆先生访问纪录
朱海帆先生访问纪录
农复会的成功之处一王友钊先生访问纪录
王友钊先生访问纪录
推动家庭计划加速农村经济发展——李国鼎先生访问纪录
李国鼎先生访问纪录
以农业加工来补农业之不足——杨继曾先生访问纪录
杨继曾先生访问纪录一
“台湾奇迹”的重要因素——毕林士先生访问纪录
毕林士先生访问纪录
毕林士先生访问纪录二
附录关于农复会历史的几点看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国共战争,自始对国军不利:我等于一九四五年年 底到达北平后,即知苏联已据英美俄雅尔塔密约先遗军队进入 东北,缴械日军,接管日本在东北所有武器弹药。阻挠国府军政人员进入东北。沈宗瀚先生当时为农林部华 北区接收特派员(我等随同前往者为接收专门委员),兼东北 区特派...  

评分

按:在《台湾土改的前前后后》中,反复提及一位人物的名字:民国农学派代表人物、胡适在美念农科时的同学钱天鹤,其子嗣中有两位非常著名,一位长子、著名水利学家钱宁教授,一为著名学者、公共知识分子钱理群先生。 寻找钱天鹤 张晓良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于1990年...  

评分

农民的土地问题是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解决土地问题的成功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最终胜利的重要原因,在另一个侧面,也正是在中国大陆对于土地问题的迟钝与无能,国民党为自己敲响了丧钟。 土地改革的必要并非只有我党预见到了,从农复会诸先生的口述历史中,我们不难发现,...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窥台湾土改,便知眼前的荒谬是个神话

评分

读书所学:1、1949,台湾农业的经济占比80%,讲经济问题基本上就是农业问题。2、农复会指的是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由美国援助,五个委员均由双方“总统”指派,中国占3个,美国2个。组织灵活,重要,解决农村土地、水利、肥料、农会改组、农村卫生等各类问题,上通政府下接人民,由专家组成,看了专家们的简历,各种常青藤神校的博士,包含着李X辉。3、土地改革,由于特殊的历史,权利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属于不同的利益集体。采取375减租,农村种地收租金,平均租金基本上是50%,375减租即变为37.5%。4、1965年之后,台湾农村劳动力加速外移,工资逐年上涨,农工关系平稳。5、教育的事情不能只讲理性,还需要爱心与耐心。6、1949年台湾每人每年粮食消费量为144公斤,1988年为70公斤。

评分

几个小时就可以很认真地读完。制度进步的很多knowhow在里边。

评分

台湾土改分三步走,一为三七五减租,二为公地放领,三为耕者有其田。当年农复会的骨干从各自经历出发,提供的口述史可以大致拼合当年农复会的运作状况。农复会得以成立,亦赖美国的援华政策与资金,农复会本身就是中美合作机构。但台湾土改之所以成功,实在是结合了天时地利人和诸方面的条件,其它国家和地区,包括大陆,实际上都无法复制。

评分

真正对于“土改”本身的讲述太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