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一梅是中国近年来屡创剧坛奇迹的剧作家。她的作品《恋爱的犀牛》从1999年首演风靡至今,被誉为“年轻一代的爱情圣经”,是中国小剧场戏剧史上最受欢迎的作品。她的“悲观主义三部曲”的其他两部剧作《琥珀》和《柔软》,皆引起轰动和争议,是当代亚洲剧坛的旗帜性作品。无论是她的剧作还是小说,在观众和读者中都影响深远而持久,被一代人口耳相传,成为文艺青年们的集体记忆。
剧作家,作家。
话剧作品:《恋爱的犀牛》《琥珀》《柔软》《艳遇》《魔山》;电影作品:《像鸡毛一样飞》《生死劫》《一曲柔情》等;小说作品:《悲观主义的花朵》。
她写的,她说的,廖一梅总有某句话刺痛你,燃烧你,击中你心中柔软的某处,让你铭记不忘。特立独行的剧坛才女,文艺青年的精神偶像,盛产金句的剧作家,继《琥珀》《恋爱的犀牛》《悲观主义的花朵》之后,推出最新图文集——《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书中收录了廖一梅近年来最精华的文字和图片,包括散文,谈话录,小说、剧本中的经典台词,近百张精美的剧照、海报,以及由廖一梅和导演孟京辉在台前幕后拍摄的首次曝光的珍贵照片。
对于人类而言,最好的安慰剂就是知道你的痛苦并不特殊。本书首次完整收录廖一梅的内心话。她用尽文字的力量刻画了对于生命、孤独、痛苦、爱情以及写作的种种独特见解。她的文字,看似尖刻桀傲不驯,却字字珠玑,充满温柔的诗意和激情。她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不屑世俗之见,却总是认真地告诉你年轻时的胡闹弥足珍贵。她的写作,看似文艺,实则骨子里勇敢坦率,不喜矫揉造作,只想告诉你种种人生真相。她的镜头,看似随意,却视角独特,记录了剧场内外的各种真切,有一种新的发现和重温的感动。
我有不少莫名其妙的习惯,譬如买书。第一时间注意的是封面设计和书名,然后才会拿起来翻内容。而这本书,是少数的不怎么喜欢它的封面,却依然买下来的书。原因是我在乱翻的时候所看到的一句话:我从来不屑于做对的事情。——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勇气的时候。 看这样语录合集...
评分其实我并不喜欢这类代入性质的阅读,就是把作者写的文字和作者这个人混淆在一起。 这本书像微博集锦,大多数都遵守了140字以内的游戏规则,放之爱情圈和文艺圈而皆准。前后重复的段落有些多(这对语录式图书来说应该算是大忌吧),重复多了会产生审美疲劳。所以明智的选择是先...
评分不可否认我非常喜欢廖一梅,虽然我从未去现场看过她和孟京辉的任何一出剧,但毫不妨碍我用各种方法找到她的书,读或者买。前两年,第一次看《悲观主义的花朵》是在新浪读书,同宿舍的女孩推荐,可惜新浪上不是完整版,没有结局,既然取名为悲观,那当然结局猜也猜得到。那...
评分一直不喜欢这种语录式样的书。 一小段一小段的用一种下定义的口吻去谈一些诸如“生命”“爱”等一些大而空的命题。 碎片式的思考本来缺乏深度,却因为命题本身的玄奥和答案的暧昧而显得深邃。而人们就是这么贱,伸直了脖子让你忽悠,他们越不明白,巴掌就拍得越响。生怕拍的...
评分这本书我看了1/4,似乎要跟我们探讨下生命哲学., 但是我觉得如果你过了22岁,就没必要再看这本书了, 我早过了22岁,所以我不打算继续往下看。 痛苦帮助我们成长,但没必要一味刻意的追求痛苦。 毕竟书写跟作者真实的生活很多是相悖的. 她说她总是选择难的路, 其实在我看...
很喜欢廖一梅,但这本书做得实在缺乏诚意。文字拼凑重复太多,排版简直是我高中时代刚玩PS的水平。
评分读过是读过,但是还“在读”。我从来不喜欢金句王、语录体一类的书,但廖一梅是例外中的例外,每句话都是我曾经想过,但我表达不了这么清晰,就算我不同意,她也启发我。她有力气,不虚假,幽默,动人。闷骚极了。
评分最近看过的难得的好书,书中的每句话都似乎是从我心底发出来的一样,很有买本回家然后抱着默默背完的冲动。廖一梅太有才了!
评分大家顶着爱这个词,其实干尽了人间丑事。
评分刚在书屋一个多小时翻完了,这种励志书性价比真不高啊写的像微博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