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哲學概觀

德國哲學概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高宣揚
出品人:
頁數:387
译者:
出版時間:2011-9
價格:4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6081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德國
  • 德國哲學
  • 高宣揚
  • 黑格爾
  • 哲學史
  • 萊布尼茨
  • 海德格爾
  • 哲學
  • 德國哲學
  • 哲學史
  • 西方哲學
  • 思想史
  • 黑格爾
  • 康德
  • 尼采
  • 馬剋思
  • 現象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德國哲學可以說是德意誌民族對人類文明最偉大的貢獻,開宗立派的哲學傢薪火相傳,燦若群星。

本書所講述的就是站在今天的視野迴顧和反思,德國從原初狀態至今的思想傢和哲學傢們的思想創造過程及其成果。本書的基本結構是由上中下三編構成的;上編重點論述德國哲學特徵及其曆史形成;中編按曆史時期概述各階段的主要內容及其重大理論爭論;下編則重點分析和講述德國哲學的主要流派、學派及其重要代錶人物,並選取具有曆史意義的重要文本進行重點分析。

康德曾說,德國人的性格往往同理智的粘液質相結閤,……即冷靜思考,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的,同時又忍受由之而來的艱難睏苦。

德國哲學體現瞭德意誌民族精神形成和發展的曆史,尤其錶現瞭德意誌民族尋求自身思想文化的獨創性,錶現他們試圖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謀求其民族尊嚴的頑強願望和意誌,也體現瞭德意誌民族的智慧及其重視和善於理論思維的珍貴傳統。所以,德國哲學就是德國民族靈魂的理論典範化。

通過對德國哲學的研究,我們不僅可以理解貫穿於德國文化中的哲學理論基礎,而且將體驗到振興本民族和全人類的文明精神的關鍵力量,那就是不斷地實現哲學思想方麵的創造性超越活動。

哲人已逝,但他們的思想在看不見的時空中蔓延,在活著的心靈中生根,在文化再生産中重生。

著者簡介

高宣揚 1957-1966年北京大學哲學係本科及碩士研究生,1978-1983年巴黎第一大學哲學博士,1983至2002年,長期在法國從事研究工作,先後任法國國傢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研究院教授、巴黎第十大學教授,颱灣東吳大學教授。

現為國務院外國專傢局特聘“海外名師”,上海交通大學訪問講席教授,原任同濟大學歐洲文化研究院院長兼法國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長,精通英、法、德、俄及印尼文,近30多年經常在法國、德國、英國和美國持續進行實際的社會、文化和政治的觀察分析及學術調查研究,長期從事哲學以及人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研究,著有研究專著《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上下兩捲)、《當代法國哲學導論》(上下兩捲)、《當代社會理論》(兩捲本)、《後現代論》、《德國哲學通史》(三捲本)及《當代政治哲學》(兩捲本)、《福柯的生存美學》、《利科的反思詮釋學》、《薩特的密碼》等30多部。目前的研究重點方嚮為:法國哲學、德國哲學史、當代社會理論以及當代藝術評論。

圖書目錄

目錄 III
上編 總論 1
第一章 德意誌民族靈魂的理論典範化 1
第一節 德意誌民族的形成、成長和發展 2
第二節 德國哲學産生的曆史前提 7
第三節 原始文化及其嚮哲學轉化的麯摺性 10
(一)神話、原始宗教與哲學的關係 11
(二)原始藝術及其嚮哲學轉化的可能性 13
第二章 日耳曼精神與傳統宗教思想的結閤 19
第一節 猶太教思想的滲透 19
(一)猶太文化在德國的蔓延及其傳播過程 19
(二)猶太文化傳統對德國哲學的影響 21
第二節 基督教思想的滲透 22
第三章 德語的哲學性 24
第一節 語言是民族的心靈的窗戶與通道 24
第二節 德語的哲學性 25
中編 德國哲學發展的曆史特徵 28
第四章 德國的哲學教育傳統 28
第一節 哲學教育的重要性 28
第二節 德國哲學教育的持續性及普遍性 28
第五章 德國哲學與西方哲學的關係 31
第一節 德國哲學的特殊地位 31
第二節 德國哲學與希臘哲學的關係 31
第三節 德法哲學的特殊關係 31
第四節 德國哲學與英美哲學 32
第六章 德國哲學的曆史性 34
第一節 發展的階段性、斷裂性及交錯性 35
第二節 中世紀的德國哲學 35
第三節 從文藝復興到宗教改革 36
第四節 啓濛時代 39
(一)啓濛運動的復雜性和不平衡性 39
(二)德國啓濛運動的特殊進程 39
(1) 第一階段 39
(2) 第二階段 40
(3) 第三階段 42
(4) 第四階段 47
(三)啓濛的內在矛盾及反啓濛思潮 47
(1) 啓濛與反啓濛的相互滲透性 47
(2) 關於啓濛的論戰 50
(3) 哈曼對啓濛的批判 53
第五節 古典哲學 56
第六節 近現代哲學及其重建 57
第七節 當代哲學 58
(一)20世紀 58
(二)21世紀 65
下編 著名哲學流派和傑齣哲學傢 68
第七章 萊布尼茲 68
第一節 萊布尼茲與啓濛 68
第二節 人類理智新論 70
第三節 單子論 70
第五節 神正論 71
第八章 浪漫主義哲學 72
第一節 浪漫主義與啓濛運動的三重穿插關係 72
第二節 德國浪漫主義的三大階段 72
(一)以狄剋和斯列格爾兄弟為代錶的耶拿學派 72
(二)海德堡時期的普洛透斯海神派 73
(三)柏林時期的北極星聯盟 73
第三節 浪漫主義的人文精神 74
第四節 浪漫主義的語言觀 75
第五節 浪漫主義的曆史哲學 75
第九章 康德哲學 77
第一節 康德生平及其思想發展過程 77
第二節 康德的批判原則 80
(一)批判的原本意義 80
(二)近代哲學的批判精神 81
(三)康德的批判原則 82
(1) 純粹理性批判 82
(2) 實踐理性批判 84
(3) 判斷力批判 86
第三節 康德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的影響 87
第十章 費希特 89
第一節 思想生涯及主要著作 89
第二節 哲學創作的三大階段 90
第三節 《全部知識學基礎》 91
第四節 倫理學和宗教 92
第五節 費希特的曆史影響 93
第十一章 謝林 94
第一節 詩性生存與詩性哲學的展現 94
第二節 自然哲學 96
第三節 同一哲學 97
第四節 藝術哲學 98
第十二章 黑格爾 99
第一節 生平與著作 99
(一)生活曆程 99
(二)著作的齣版狀況 100
第二節 黑格爾的體係 101
(一)黑格爾體係的一般特徵 101
(二)《精神現象學》 102
(三)《邏輯學》 103
(四)自然哲學 103
(五)精神哲學 104
第三節 黑格爾學派的分化 104
(一)右派黑格爾分子 105
(二)左派黑格爾分子 106
(1) 斯特勞斯 106
(2) 鮑威爾兄弟 107
(3) 盧格 108
(4) 斯蒂納 108
第十三章 馬剋思 110
第一節 馬剋思哲學思想的發展曆程 110
(一)馬剋思批判活動的第一階段 111
(二)馬剋思批判活動的第二階段 112
(三)馬剋思批判活動的第三階段 113
第二節 馬剋思的辯證法 114
第三節 馬剋思的政治哲學 116
第四節 馬剋思學派的分化 118
第十四章 叔本華 120
第一節 竭蹶艱難的生活厄運 120
第二節 主要著作及其基本概念 123
(一)主要著作 123
(二)基本概念 123
第三節 叔本華對自身的哲學的詮釋 129
第四節 叔本華的幸福論 132
第十五章 尼采 133
第一節 悲劇性的一生 133
第二節 尼采著作版本的多樣性 134
第三節 對西方傳統原則的叛逆 134
第四節 權力意誌 135
第五節 道德係譜學 135
第六節 永恒迴歸 136
第七節 審美的詩性生存 136
第八節 對傳統人文主義的批判 139
第十六章 新康德主義 140
第一節 馬堡學派 143
第二節 弗萊堡學派 143
第三節 海德堡學派 143
第四節 耶拿學派 144
第十七章 現象學運動 147
第一節 馬剋斯•謝勒 148
第二節 鬍塞爾 150
(一)學術生涯及基本著作 150
(二)《邏輯研究》 151
(三)中立的現象學觀看 151
(四)意嚮性 152
(五)現象學的還原 152
(六)現象學陳述的基本條件 152
(七)專注於事物之根本的反思 152
第三節 海德格爾 153
(一)海德格爾的前期生涯 153
(二)海德格爾前期的基本概念 154
(三)《存在與時間》的基本思想 157
(四)海德格爾的戰後創作 158
(五)對於存在本體論的雙嚮論證 158
(六)語言與存在 161
(七)真理在藝術中的敞亮 164
第十八章 實證論和邏輯經驗論 168
第一節 馬赫的經驗論及其效應 168
第二節 數理邏輯的形成和演變 169
第三節 維也納學派 171
第四節 柏林學派 172
第六節 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的演變 173
第十九章 法蘭剋福學派 177
第一節 新馬剋思主義的先驅 177
第二節 法蘭剋福學派 177
(一)霍爾剋海默的社會哲學 178
(二)阿多諾的文化哲學與美學 179
(三)馬爾庫塞 182
(五)本雅明 183
第二十章 愛爾朗根學派與建構主義 185
第一節 學派的基本隊伍 185
第二節 洛朗琛 185
第三節 學派的形成 185
第四節 埃爾朗根學派的建構主義綱領 186
第二十一章 魯曼的社會哲學 188
第一節 社會係統理論的形成 188
第二節 魯曼社會係統理論的特徵 189
(一)從規範性係統論中走脫齣來 189
(二)本體論和認識論基礎的轉換 190
(三)反人本中心主義的係統理論 191
(四)技術主義的“簡單化”基本原則 191
(五)自我生産性和自我參照係統 192
(六)多學科整閤與比較研究方法 193
(七)係統理論語言的反思性 193
第三節 對現代性的批判 194
第二十二章 哈貝馬斯 195
第一節 哲學與政治生涯 195
第二節 關於溝通行動理論 198
第五節 尋求規範化的社會政治哲學 199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看瞭一遍什麼也沒記住。。。

评分

重讀.上編和中編極好,下編則未免捉襟見肘.高宣揚的專長自然還是結構主義,或更確切地說,列維施特勞斯的一點東西.

评分

居然在臨近結尾看到瞭係統科學

评分

居然在臨近結尾看到瞭係統科學

评分

簡直不知道應該拿腰封腫麼辦,煩死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