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德格爾、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

從海德格爾、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武漢大學齣版社
作者:袁保新
出品人:
頁數:236
译者:
出版時間:2011-7
價格:32.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7086333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海德格爾
  • 儒學
  • 老子
  • 孟子
  • 袁保新
  • 現象學
  • 中國哲學
  • 海德格爾
  • 老子
  • 孟子
  • 新儒學
  • 哲學
  • 中國哲學
  • 比較哲學
  • 思想史
  • 文化研究
  • 傳統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從海德格爾、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係颱灣學者近十年來有關先秦儒傢、道傢所撰寫的多篇論文結集而成。從錶麵上看,全書似集中在孟子、老子哲學的現代詮釋,但經過深入看案本發現整個研究主要是在參考海德格爾對西方古典形而上學及近代主體性哲學的批判,針對當代新儒傢前輩,已發展齣的現代詮釋架構,一步一步地予以鬆解、重建。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篇 從海德格爾、老子、孟子到當代新儒學——一項從詮釋學角度展開的自我反思
一、引論
二、1975—20世紀90年代:海德格爾與老子哲學的重建
三、20世紀90年代以後:海德格爾與孟子心性論的現代詮釋
四、結論:“較好的理解”?“不同的理解”?
第二篇 盡心與立命——從海德格爾基本存有論重塑孟子心性論的一項試探
一、導論:問題之背景、綫索與論述方式
二、心性論與形上學
三、海德格爾基本存有論的理趣及其哲學涵蘊
四、孟子心性論中“心”、“性”、“天”、“命”諸概念的再詮釋
五、結論
第三篇 天道、心性與曆史——孟子人性論的再詮釋
一、提齣問題
二、孟子“即心言性”在基本存有論中的意涵
三、由“義命閤一”到“盡心一知性一知天”
四、結論:“曆史”在孟子人性論中的地位
第四篇 試論儒傢心性之學的現代意涵及其與科學的關係——兼論當代儒學對西方近代科技的理解與迴應
一、導論
二、儒傢心性之學與現代化
三、一心開二門——對牟宗三先生《現象與物自身》一書的省察
四、主體性的勝利與存有的遺忘
五、海德格爾vs牟宗三
六、結論
第五篇 什麼是人:孟子心性論與海德格爾存有思維的對比研究——兼論當代孟子心性論詮釋的睏境及其超剋
一、前言
二、《孟子》與當代孟子學
三、海德格爾的存有思維及其對人本位主義的批判
四、從“存有與道德的統一”重釋“天道性命相貫通”之旨
五、結論:2l世紀人類新倫理的探索
第六篇 從“義命關係”到“天人之際”——兼論“自由”在孔孟儒學中的兩重意涵
一、問題之提齣
二、勞思光先生的“義命分立”說
三、唐君毅先生的“義命閤一”說
四、儒學義理性格的厘清:道德與存有的統一
五、結論:“自由”在孔盂儒學中的兩重意涵
第七篇 對當代幾個重要的儒傢道德學詮釋係統的分析和檢討
一、勞思光先生的儒學詮釋
二、徐復觀先生的儒學詮釋
三、唐君毅先生的儒學詮釋
四、牟宗三先生的儒學詮釋
五、傅佩榮先生的儒學詮釋
六、結論
第八篇 再論老子之道的義理定位——兼答劉笑敢教授《關於老子之道的新解釋與新詮釋》
一、從當代老學詮釋係統的分化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
二、批評與迴應
三、結語:格義、對比與詮釋
第九篇 秩序與創新——從文化治療學的角度省思道傢哲學的現代意涵
一、為什麼當代哲學沒有齣現“新道傢”
二、本尊與分身——當代道傢研究的迴顧與檢討
三、文明的守護者——老子哲學試詮
四、“存有”及“道”:道傢對當代文明的診斷
五、結論:秩序與創新
第十篇 知識與智慧——從20世紀中國哲學的“格義化”談起
一、中國哲學的特質
二、20世紀中國哲學的新處境
三、結論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序言中袁保新寫到自己立誌為中國哲學奉獻一生

评分

作者算是當代新道傢的代錶人物瞭,且不論在以海氏釋中的過程中是否存在問題,作者處於颱灣地區,在那個年代能夠突破牟先生的限製,以海德格爾來詮釋中國哲學,這樣的突破已經很瞭不起瞭。 作者在自序中也提到“每當我要提筆寫作時,我發現自己就立即陷入一種思想混亂當中。因為從進大學以來,我對中國古代典籍的理解,就是在新儒傢前輩的教誨下展開的。可是,如果要繼續保留新儒學的理路與用語,我就無法錶達從海德格爾那兒得到的啓發;若完全放掉新儒傢的詮釋結構,從海德格爾哲學的角度切入,又會覺得唐突、不親切,而深感不安。這種兩難的窘境,一直睏擾瞭我很多年”。

评分

序言中袁保新寫到自己立誌為中國哲學奉獻一生

评分

極好!作者對海德格爾對道傢思想對新儒傢的思想都有很深的瞭解,雖是80年代的成品但並不過時,值得學習

评分

極好!作者對海德格爾對道傢思想對新儒傢的思想都有很深的瞭解,雖是80年代的成品但並不過時,值得學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