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尔德,1950年生,197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他已出版的著作主要着力于对欧亚大陆过去及当代的游牧民族及社会进行研究,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这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
边疆(Frontier)概念可以让我们把研究文明的眼光迅速zoom out到天文学家研究行星或物理学家研究量子的格局中。用地理概念取代文化的、经济的以及政治的“文本背景”的干扰,让我们掌握了一种如同观察蚂蚁搬家、蜜蜂筑窝一般的研究技术。它研究在边疆的碰撞地区的人口及其故事...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被活生生的淋了一大盆冷水, 有着20多年的天朝子民的优越感荡然无存。我一直以为鸦片战争以前,我天朝(算上元清)威震四方,四海之外几乎无对手。没想到自秦统一中原以来,从汉朝汉高祖的“白登之围”开始,中原地区一直受北方游牧民族的敲诈和勒索,疲于应战。...
评分(19年春季学期蒙元专题史期末读书报告) 導言 框架的構建充滿了危險。但在長久的時間中,它卻一直吸引著人們的目光,仿佛歷史發展總是有一以貫之的動力,導致其產生許許多多——起碼表面上看起來是如此——具有規律可循的結果。 巴菲爾德在這個方面的嘗試與成果是讓人咋舌的—...
评分深入历史深处的人类学 “长时段”的视野 《新唐书•南蛮传》的“赞”最后总结到,“《易》曰:‘丧牛于易。’有国者知戒西北之虞,而不知患生于无备。汉亡于董卓,而兵兆于冀州;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易》之意深矣!”《南蛮传》的作者用另两个可供类比的例子,从...
评分今天中蒙俄三国的蒙族人口数全加一起,也不足汉人百分之一。虽然历史上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与中原的人口差距或许没有这么悬殊,但两者之间的差距以数量级来衡量是毫无疑问的。任何人只要注意到这个事实,恐怕都会对历史上中原王朝面对北方游牧民族时何以如此被动感到困惑不解。...
很一般
评分一个人类学家如果堕入搞历史那种“事实”铺陈,就完全失去了他全部的有利武器——社会结构、政治经济学。全书太多时候反反复复在讨论继嗣关系。。。
评分从中原、草原和东北王朝三者的两千余年的互相影响和转换入手,提供了思考边疆战略的崭新视角。作者从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契丹、蒙古、卫拉特、满洲和准格尔一路写下去,贯穿了汉唐元明清。清晰地梳理出中原与草原共存共溃的关系,对东北王朝兼具两者特性在夹缝中辗转或壮大的历史给予新的界定。对元朝、满洲的特例令人信服地解释了历史的机缘和结果。对汉武帝、唐太宗、阿保机、成吉思汗和努尔哈赤等历史人物的作用结合在边疆战略中尤其与众不同,中原王朝中唯有唐太宗李世民和明成祖朱棣在对边疆关系中掌握主动,与他们的出身背景息息相关,但无法传承下去。
评分援人类学治史,逻辑有点霸道,但是基本把北方游牧民族进驻中原的规律说清楚了
评分看看框架思路就好,不能细究,有以论带史的嫌疑,以至于译者都在前言里强调说,虽然作者不专研亚洲历史,不熟悉中文和中亚语言,但不妨碍人家抛砖引玉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