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尔德,1950年生,1978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人类学系教授,世界著名人类学家。他已出版的著作主要着力于对欧亚大陆过去及当代的游牧民族及社会进行研究,在学术界影响巨大。
这是一本在中国边疆史研究领域内由“重新发现”拉铁摩尔到新的“边疆范式”形成的过渡时期的代表性作品。本书通过对两千多年历史时段之内游牧帝国与中原政权之间历史关系的人类学考察,提出了一个解释包括蒙古帝国在内的游牧大帝国兴盛和衰亡的政治和经济组织分析模式,并对中原政权与这些帝国的关系作了贯通性的研究。
这里的中原是指以汉民族为主建立的农业文明,这里的游牧是指以蒙古系中原正北方为主的游牧势力,而这里的边疆是指以鲜卑、辽、金、清等为代表的来自东北的游牧和农业文明的边疆结合体 中原汉族官僚总以中原文明体系的标准来理解北方游牧,其实北方游牧政权的需求方式和中原...
评分这本我买了以后,迟迟没有翻开的书,终于看完了。有点后悔没早点看它,这本《危险的边疆》豆瓣评分8.5,我觉得给9.5都可以!!看了很长见识,尤其对于习惯了中国天朝本位的中国人来说,看了它会让你的上升几个跨度的视野来重新理解国际关系。 这本书大概从四个时期论述了中华帝...
评分 评分#人类学视野下的中国边疆史# 草原游牧部落有这样一种社会机制权力机制的内涵基础,英雄化并兼具卡里斯马式的。【卡里斯马型政治_百度百科】 卡里斯马型政治统治是指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于一个人以及由他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的统治。 h...
评分两千多年的边疆史就是一部农业帝国与游牧帝国不断斗争与融合的历史。 游牧民族由于其社会结构的松散性导致其帝国无法自给自足和长期保持稳定,只能通过勒索中原民族的财物分封给各个部落联盟才能保持帝国的统一,一旦这种勒索没能成功游牧帝国的内部就会发生叛乱...
看看框架思路就好,不能细究,有以论带史的嫌疑,以至于译者都在前言里强调说,虽然作者不专研亚洲历史,不熟悉中文和中亚语言,但不妨碍人家抛砖引玉嘛。。。
评分脑洞很大,跳出中原史观看历史。
评分不错的综述
评分详细透彻地分析了中国史上游牧民族政权的政治、经济组织模式,对游牧帝国与中原王朝总是处在同一兴衰周期的观察非常准确,书中提出的“外部边界战略”和“内部边界战略”对我们理解游牧政权的体制很有帮助。通过本书也可以看到,新疆、青海真正纳入中国版图距今只有两百多年,而即便到了那个时候,中华帝国与西藏之间也仅仅是一种宗主关系而已。
评分其实对历史的脉搏把握得已经很到位了,提出的理论也非常有意思,站在游牧帝国角度看边疆问题,有助于摆脱中原中心论。就是老美写历史吧……细节太多……架构不太清晰,和中国人写历史不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