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作家。
出生于七十年代中期,浙江。曾任职银行、广告公司、网站、杂志社等。
1998年在互联网上发表短篇小说,作品被广泛流传阅读。此阶段作品结集于《告别薇安》(2000)、《八月未央》(2001)。2000年终止互联网创作,开始职业写作。
陆续出版《彼岸花》(2001),《蔷薇岛屿》(2002),《二三事》(2004),《清醒纪》(2004)等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摄影、散文杂文各式作品。题材多围绕城市中游离者的边缘生活,探索人之内心与自身及外界的关系,文体自省疏离,风格清洌。作品均持续进入全国各类畅销书排行榜,更被引介到香港、台湾、越南、韩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地区和国家。
写作之余,热衷长途旅行及徒步。2004年,徒步雅鲁藏布峡谷抵达西藏墨脱,此后出版长篇小说《莲花》(2006),入选2006年《亚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说,入选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30本书之一。2007年诞下女儿。同年出版散文集《素年锦时》(2007),谈论流年往事,阐述创作和生活观点。2009年参与出版摄影、音乐、短篇小说三方合作的《月》。翻译英文儿童绘本《有一天》《白雪晶晶》。2010年,摄影作品参加在香港举办的当代艺术群展。
2011年,主编文学读物《大方》。小说《七月与安生》被改编成话剧。出版最新作品长篇小说《春宴》(2011)。
现居北京。
她识别他并不自知的向往 让他看到另一个自我 她诱惑他 印证胜过结局 他紧跟她前行 在肉体屈服于虚空之前 在黑暗中趋向光
他凝望一个新世界的诞生
万物寡言 光线流动
人世喧嚣不能与它对峙 轮转的生命也不能
《莲花》的文字 安妮宝贝的文字一如既往,适合赏玩的精致。 这是她的天赋,也是她的制肘。 她的书,每天睡前读上一段,沉入文字本身的编织,适合平稳心情。尤其是这本带着一些宗教意味的《莲花》。 翻开第一页,只觉得她的语言意象变得繁复起来,不似之前的简短。 大凡景...
评分《莲花》的文字 安妮宝贝的文字一如既往,适合赏玩的精致。 这是她的天赋,也是她的制肘。 她的书,每天睡前读上一段,沉入文字本身的编织,适合平稳心情。尤其是这本带着一些宗教意味的《莲花》。 翻开第一页,只觉得她的语言意象变得繁复起来,不似之前的简短。 大凡景...
评分从我注册了豆瓣开始,我就加入了安妮宝贝小组,同时也注意到了经常与安妮宝贝小组互相抬杠的反对安妮宝贝小组(现在貌似改名为讨厌AB阿姨什么的),结果想当然的,我也与反对安妮宝贝小组抬上了杠,当时我是认为他们是自我标榜,标新立异去的,当然我现在仍然认为有相当一部分...
评分对“安妮宝贝”这个笔名不喜欢,似乎是浓浓的商业味冲淡了文字的灵气。还是不断的叫她励婕,心里小小的希望她可以更加耐心的关注生活旁边的阳光,而不是越来越接近“安妮”必定离去的左侧阴影,时间陷入了漫长的等待,以至于愈来愈沉溺于黑暗的诱引。 一个人选择了写作,如果...
评分最近看了两本安妮宝贝的小说,《莲花》和《彼岸花》。看得不快,这种小说,情节性不强,特色是文字优美,冷不丁一句话出来,会让你有点小感动,所以要慢慢看,慢慢琢磨。 办公室一女同事,和安妮是同乡,看过她所有文字,最喜欢《莲花》。去年20天年假她去了西藏,不过没去墨...
看她写得东西比较迟 已经高中了 那时看了两三本也就作罢了 不算有瘾 借文字回忆过去 想起更多的倒不是高中生活而是大学一位长相绝美的同班同学 入学时我记得她说她很喜欢安妮宝贝 不知道为什么自此之后我看她的感觉也趋向于作者笔下的人物了
评分尽管作者够自恋够装逼,有一部分内容还是能够让人动容的。内河的那部分。
评分看她写得东西比较迟 已经高中了 那时看了两三本也就作罢了 不算有瘾 借文字回忆过去 想起更多的倒不是高中生活而是大学一位长相绝美的同班同学 入学时我记得她说她很喜欢安妮宝贝 不知道为什么自此之后我看她的感觉也趋向于作者笔下的人物了
评分莲花
评分在西藏读完这本书,爬完山,只是觉得多读出点精神而不是形式会很好,不然大家其实都是在玩文字游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