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年锦时》是安妮宝贝小说散文新作集。
全书以春夏秋冬分章。作者以文字探索自我与外在环境及内心世界的关系,以及与之保持的疏离感。这种疏离感使她得以对照记忆与真实之间细微层次,沉着谈论身世,家庭,童年,回忆中消失的南方,流失,生命的客观性。剥离回忆的黑暗和光亮之处,将之呈现在多年新旧读者的面前。并且关注点由早期书写偏重的情感主题,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思省的层面。坦直讨论写作和作品,涉及天分,交际,孤立,圈子,争议,价值观,读书,世相,人情,个人态度等等。风格清淡洗练,观点直率深入。
这本书所呈现的心灵疆域和思考力,“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文字如同穿越月光夜色的清越笛声。一个素颜女童和始终执守边缘的写作者,身份分裂交错。出入自如,似漫游无人之境。
书中另有一篇最新三万字小说《月棠记》,内容首次涉及都市男女婚姻主题。作者称之为“讲述成人的故事,属于孩子的心。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现居北京。曾任职金融广告网络等行业。已出版短篇小说集《告别薇安》,散文及短篇小说集《八月未央》,长篇小说《彼岸花》,摄影图文集《蔷薇岛屿》。
中午时分拿到了这本书,和往古的滋味一起,干净的送书来的年轻男子有着让人喜悦的明亮眼神,阳光通透如练,solo的白色玫瑰依旧在西窗的光线下薄如蝉翼美得如纷飞的蝴蝶。 只花了4小时就看完了这本书,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脚步,和ann隔了两三年,几乎不想再触及她,一如不想触及...
评分她说,送给恩养,一个纪念。 一直以来,希望自己只对书发表意见,而不针对安妮个人。并不想阅读太多评论来影响自己的思维,在阅读后书写下来的语言,仅仅是对书的看法和感知。从《素年锦时》开始,而不和以前的任何书籍做比较,每本书的看法犹如导演的每部电影,内容和心...
评分初看安妮的书是六七年前了,还是初中,初版八月未央封面那模糊的蓝,内容大都忘却,散文或小说,素面,棉布,天空,喧嚣与寂寞。近期再捡起来,看那个有西藏的故事,然后就是素年锦时。 喜欢这个名字,平淡年份里盛放的一季。豆瓣上熙熙攘攘评论的时候,报纸的一角悄悄写着安妮...
评分应《Tooday》主编36之邀而写。 有人曾经告诫我:彪悍的粉丝,不需要解释。 但是,我依然并不担心粉丝们真如传说中那样,就像洪水猛兽,让我招架不住,落荒而逃。其实,人与人之间,尽管难免有很多分歧,但肯定仍然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掐架和讽刺,...
这本书一直在读。也是最爱和陌生人提及的一本读物。这本书里,好像是写一个梦境,或者一个回忆。总之都属于虚无或者过去的事。也是我尚且觉得安妮写随笔较为“平常心”的一本。已经记不得读过多少遍,很多时候随手翻起来就顺着读下去。出门总会携带它,有时觉得阅读给人心安的感觉。这其中的字句段落带有鲜明的生活化,却有着指引的作用,这几年来,每次遇事都会想如何去做,如何可以妥当解决。起初将之视为寻路的导航,后来发现就算佩戴指南针,路还是要自己走。荆棘之路踏遍才能收获心得。安妮这次用自然的写法叙述年华。虽然看着杂乱冗废,但仔细看“春夏秋冬”的编排都有意。她分别记叙了“春光”小说。“夏梦”昼夜间。“秋幻”和“冬影”记忆。写在昨日,却又看在今朝。“不存在教条的作用,却有安定的药效。”这是本书最值得长期阅读的地方。
评分很漂亮很素雅的一本书 安妮的不同心境
评分读她的东西,真的会有后遗症。不至于夸张到,每写下三两字,就落下一个句号。却也足够,在每一次音调的起伏间,产生隔阂。于是想到,深晓断句能产生思绪,这也算是一种本领。可惜这种本领,只能匹配一种文章。不跳出女子式的自怜,仅靠仁波切式的修习,终是无法抵达更辽远的格局。
评分现在又在读
评分没想到当年给人颓废黑暗的安妮,也是有光亮稳定喜悦的人生感触,也是用尽生命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