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从8世纪的敦煌时期起,“变文”的图画讲唱在中国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民间的传统,然而在中国的史书中关于“变文”的表演只有一些令人失望的、模糊不清的记载。《绘画与表演》面临的是一大堆变文与变的图卷有关的问题:变文是为在看图讲唱时作提示用的吗?为什么那份卷画仅仅只有韵文部分?讲唱这些变文的表演者是谁?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本书于是采取了一种大胆的研究策略去打破这种僵局。为了填补上有关中国的看图讲唱的一大段知识空白,梅维恒博士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伊朗、土耳其、意大利、德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中与此类似的文学形式中寻找信息。结果出人意料地令人满意……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这本书的假设是东方与西方所有的看图讲故事,包括我国的变文与日本的绘解在内,都有同一个印度起源。然后梳理了欧洲亚洲与非洲的看图讲故事传统——看完这本书以后我被完美劝退:就我英文都不利索的水平,想了解东南亚、中亚西亚(还包括本地少数民族土语)的说唱脚本与口头表演,简直是蚍蜉撼大树。
评分我还真对这类书没什么感觉。境界果然和民俗学小王子比不了。
评分速读完,材料丰富。因大多陌生,无从评价
评分非常旁征博引,作者探讨变文和变的图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语言文献,梳理出一个口承传统(看图讲故事)到文本传统的过程。其中与元代平话本的联系,很有启发。
评分速读完,材料丰富。因大多陌生,无从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