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及其不满》讲述了:萨斯基亚•萨森在《全球化及其不满》中,提醒我们注意,全球城市的新景现的一项重要特色是:一小部分专业人士与一大群低收入劳工这两组城市使用者的差距日渐扩大。在传统和现代的城市里,“风景”(文化上和政治上了与统治地位的人的空间)与“本土”(被剥夺了资源的、无权无势的当地人的空间)相互对立;但是,在以全球城市为代表的火都市中,“风景”与“本土”之间的分界被打破了,中产阶级重新向市区的移居,打破了城市破败地区的既有格局,这样,“本土”就成了“风景”的一个组成部分,城市也日益成为商业化的场所、消费的场所。大都市除了意味着人类的痛苦与绝望外,同时也意味着巨大财富的聚集之地和豪华消费的场所。城市一方面有棚户区与穷人,另一方面也有熠熠生辉的摩天大楼、豪华的富人住宅区、五星级宾馆,这些城市空间为跨国精英们提供了工作、娱乐和休息场所。对于跨国企业人士来说,一个有一流机场、黄金地段的商业区、以及五花八门的娱乐场所的城市便是理想国。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今天刚刚听了王兰老师的一堂课,谈的就是全球城市,提到的是更早的一本书。课后伍江老师说,全球化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去应对的问题。的确,我们必须得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上海就是一个典型的红色全球城市的例子。另外,这本书翻译的不咋的,跟那些翻译哈维著作的译者不能比。
评分和主流不同的观点
评分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民族国家权力在某种程度上的消解,但如果我们回过头来观测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的话,我们会发现,以民族这一特质来号召建立的国家仍然具有着难以撼动的影响力,在极端环境下,人们会倾向于选择它来建立自己的群体认同感。
评分快速翻了一遍,完全不能理解丛书导言中景观一词从何而来。。。
评分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民族国家权力在某种程度上的消解,但如果我们回过头来观测苏联解体的历史进程的话,我们会发现,以民族这一特质来号召建立的国家仍然具有着难以撼动的影响力,在极端环境下,人们会倾向于选择它来建立自己的群体认同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