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雙兵,1953年生於山西省盂縣。1971年參加工作。1982年任烏河文學社社長,並開始調查日軍侵華戰爭期間在山西燒殺搶掠的罪行,以及戰爭受害者在戰前、戰後的生存情況。1992年7月,組織7位受害者嚮日本政府提齣每人10萬美元的受害賠償要求。1995年,組織5位受害者將日本政府推上瞭被告席。1996年7月,第一次與2位受害者走上日本法庭,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並取得瞭一定進展。目前仍堅持走在為戰爭受害者爭取日本政府賠償的正義之路上。
《炮樓裏的女人-山西日軍性奴隸調查實錄》,本書包括孟縣調查實錄;陽麯縣調查實錄;沁縣調查實錄;武鄉縣調查實錄。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她們是曆史的受害者,身體與心靈;她們也是現實的受害者,人格與話語。日本給中華民族的心靈創傷不是道歉與賠償能夠彌補的,日本人的罪惡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最深的文化記憶之一。
评分比22更沉重的曆史,不忍心讀完
评分書中飽受摧殘的中國女性大多生於20世紀20年代,日本侵華占領山西期間,大多15至20歲,以今年2019算起,如果在世,她們多為90高齡的奶奶。在沒有完善的醫療條件下,在沒有暖情的心靈慰藉下,年輕時遭遇的殘暴,一生都為之買單。她們的每一聲呐喊都沒有得到公允的對待,並將帶著遺憾逝去。她們要的多麼?要的隻是擺脫“慰安婦”的頭銜,要施暴者給予歉意以及從侵略者手中要迴已掠奪的補償。真希望書中有個讓讀者暖心的結尾,這樣纔能完整,可惜控訴並未有迴應,罪責並未認清。請年輕的一代牢記,讓國恥激勵奮發。
评分書中飽受摧殘的中國女性大多生於20世紀20年代,日本侵華占領山西期間,大多15至20歲,以今年2019算起,如果在世,她們多為90高齡的奶奶。在沒有完善的醫療條件下,在沒有暖情的心靈慰藉下,年輕時遭遇的殘暴,一生都為之買單。她們的每一聲呐喊都沒有得到公允的對待,並將帶著遺憾逝去。她們要的多麼?要的隻是擺脫“慰安婦”的頭銜,要施暴者給予歉意以及從侵略者手中要迴已掠奪的補償。真希望書中有個讓讀者暖心的結尾,這樣纔能完整,可惜控訴並未有迴應,罪責並未認清。請年輕的一代牢記,讓國恥激勵奮發。
评分在沒有太多戰爭的日占區、在偏遠的縣鄉裏,手無寸鐵的平民們遭受著更殘酷的摺磨,幾乎每個非漢奸的傢庭都遭到瞭日本兵的踐踏-以至於傢破人亡、身殘心死、即使幸存苟活,餘生也盡是睏苦淒涼。 本書雖然是以女性被欺侮為主要目的的社會調查,但也反應瞭整個群體的受難情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