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亮夫(1902-1995),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人,语言学家、敦煌学家。1926年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师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1935年自费游学巴黎,专心抄录英、法所藏敦煌写卷。曾任复旦大学、云南大学、杭州大学教授,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中国训诂学会顾问。生平著述宏富,著有《文学概论讲述》、《屈原赋校注》、《陆机年谱》、《中国声韵学》、《古文字学》、《敦煌学概论》等,有《姜亮夫全集》(24卷)行世。
《大家小书•敦煌学概论》讲述了: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重新面世,石破天惊,举世瞩目。随即,因藏经洞大量珍贵古代写本流失海外,一门代表“世界学术新潮流”的敦煌学迅速形成,而迎立潮头的国内学者却寥若晨星;至于远赴欧洲寻访敦煌写卷的仅数人而已,之中就有姜亮夫先生。姜老晚年,曾几次同我谈起他20世纪30年代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抄写敦煌卷子的情景,大约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含辛茹苦,废寝忘食。他是自费去的,在巴黎这个“世界艺术之都”里,自甘寂寞,远离尘嚣,舍弃一切消闲,伏案埋首于故纸堆中,不仅要节衣缩食,费神伤目,而且放弃了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90年代初,姜老的视力已经衰减到只能勉强辨认眼前的指影,但每当他对我讲起在欧洲的辛劳,便双目炯然有光,流露出无悔无怨的刚毅神色。
王道士圆箓,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可惜这本该带来巨大声望的发现给他带来了什么?国家社会的主动赞许和承认?没有,反倒是王道士自己得向官僚们四处馈赠以期换取功德,修缮道观。从1900年发现藏经至1907年斯坦因至敦煌,七年之间,已有大批经卷文物被官员私自取出,如果...
评分读书除了理解还要有自己的心得,著述亦同此理,有心得才好看,姜先生此书无疑颇有心得,因为自己喜欢,又有亲身体验,写起来想必愉悦,读起来也过瘾。 姜先生的文献学功底也很深,称国学大师丝毫不为过。现今各地的各种“大虱”很多,尤以国学为重灾区,不过看看姜先生他们的...
评分姜亮夫在《楚辞》、敦煌学诸方面都有涉猎,视野似乎比较广,然而其著作太经不起细审,读者稍微多看几眼,就错漏百出。举例如下: 姜亮夫称: “《本草衍文》曰:款冻花,百草中惟此不顾风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 今考姜氏所引,源出寇宗奭《本草衍义》。 姜亮夫称:“...
评分王道士圆箓,敦煌藏经洞的发现者,可惜这本该带来巨大声望的发现给他带来了什么?国家社会的主动赞许和承认?没有,反倒是王道士自己得向官僚们四处馈赠以期换取功德,修缮道观。从1900年发现藏经至1907年斯坦因至敦煌,七年之间,已有大批经卷文物被官员私自取出,如果...
评分姜亮夫在《楚辞》、敦煌学诸方面都有涉猎,视野似乎比较广,然而其著作太经不起细审,读者稍微多看几眼,就错漏百出。举例如下: 姜亮夫称: “《本草衍文》曰:款冻花,百草中惟此不顾风雪,最先春也,世又谓之钻冻。” 今考姜氏所引,源出寇宗奭《本草衍义》。 姜亮夫称:“...
作者有些苦重,学问大有,但才气不够
评分姜亮夫先生这本讲课集,通达,引证。也了解对作者治学的争议,但从这本小集子本身,总是了解敦煌学的一个入门,比天天把王道士和斯坦因盗宝当成莫高窟唯一话题的要强多了。只是第五讲说敦煌艺术,因为不是他专长,所以有些无根据和错误,但知识量还是比较丰富。
评分这本书看着也算是热血沸腾,第一次对作者产生了“斯人不在”的遗憾。无论是治学方法、学术研究,还是关注青年、态度为人,都让人动容。非常适合入门,如果能够有相关的实物或者图片佐证,阅读效果与掌握程度会应该会更好。
评分这本书读得我简直想哭。啊,梦里的敦煌。四年前我去的时候大概还不能这样体会,尽管我觉得可以。非常好的一本科普。
评分带有一定历史和观念陈迹的概论,线索的全面广博尤可见老先生治学的诚恳、扎实、深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