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不到百年的時間內就窮盡瞭地力,而中國農耕曆經四韆餘年,土壤肥沃依舊,且養活瞭數倍於美國的人口。原因何在? 中國農耕文化的無窮魅力讓富蘭剋林·H·金認定,東方農耕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農業,東方農民是勤勞智慧的生物學傢。如果嚮全人類推廣東亞的可持續農業經驗,那麼各國人民的生活將更加富足。 《四韆年農夫(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記錄瞭東亞農業生産者真實的生活環境,講述瞭東方各民族好的耕作方法。《四韆年農夫(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的作者富蘭剋林·H·金認為,農耕的首要條件是保持土壤的肥沃,東方各民族早已遇到此類問題,而且已經找到瞭解決方法。對此,西方或許也能直接從他們的經驗中獲益良多。這是西方嚮東方學習保護自然資源的第一課。這便是富蘭剋林·H·金從東方帶迴去的重要信息。 直正的農業旅行傢很少。富蘭剋林·H·金是這方麵真正的專傢。
F.H.金,威斯康星大學的農業物理學教授,曾任美國農業部土壤局局長,被稱為美國土壤物理學之父。他是多部農業作品的作者,如,《土地》、《灌溉與排水》、《農業物理學》以及《住宅、鄉村學校以及馬廄的通風係統》。
1909年2月至6月间,时任美国农业部土壤所所长、威斯康星州立大学土壤专家富兰克林·H·金带着家人也带着对美国农业的困惑开始了东亚之旅,他先后去了日本、中国、朝鲜,在中国访问太湖流域的时间最长,前后两个半月。其余时间访问香港、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以及现在山东省的...
評分全部评价 (174) 好评 (158) 中评 (12) 差评 (4) 有晒单 (1) jd_6a2552f8145fe jd_6a2552f8145fe 钻石会员北京 2015-01-22 21:14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标 签:有帮助 心得: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购买日期:2014-11-03 回复(0)有用(0) 121946838_260589065 12194...
評分书刚翻开,前言还没有看完。心有所感,先写下来再说。 里面写到对“小农”的再认识,说“小农”是稳定器,储水池。这固然不错,但我们还能再回去吗? 今非昔比,随着科技的进步,整个世界已经被紧紧地连接在一起,雪山,大漠,太平洋已经挡不住外来者的脚步了。在这样一个大...
評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温铁军 2011年时值辛亥百年,恰逢《四千年农夫》英文原版书出版百周年纪念。 自中国倡导“洋务运动”以来,这百年间食洋不化之辈甚多,而认真反思现代化历程中变迁成本的中国人甚少。由我的两位博士生翻译的《四千年农夫》的中文译本在此时出版,可谓是罕见...
評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温铁军 2011年时值辛亥百年,恰逢《四千年农夫》英文原版书出版百周年纪念。 自中国倡导“洋务运动”以来,这百年间食洋不化之辈甚多,而认真反思现代化历程中变迁成本的中国人甚少。由我的两位博士生翻译的《四千年农夫》的中文译本在此时出版,可谓是罕见...
昨天在當當網訂購瞭這本《四韆年農夫》。盡管,農業部可能恢復到韆年以前的狀態,但農業自給自足、可持續發展的精神需要繼承的發展。
评分1909年,美國農業部土壤局局長、威斯康星大學富蘭剋林·H·金教授遠渡中國、日本和高麗,考察東亞三國古老的農耕體係,反省美國不到百年而窮盡地力,而東亞農耕曆經四韆年而不竭,認為東亞農業食物取之於土,瀉物(自製肥料)還之於土,從土裏齣生,生後又迴歸土地,人不是與土地對立,而是有機的自然循環。百年前作者來東亞取經,以此成為五十年代美國有機農業運動的先驅,而我們開始大規模用起化肥,帶來土地的不可再生的毀損,值得深思。文字本身有點失望。
评分迴到平和,傳承該傳承的經典!
评分1909年,美國農業部土壤局局長、威斯康星大學富蘭剋林·H·金教授遠渡中國、日本和高麗,考察東亞三國古老的農耕體係,反省美國不到百年而窮盡地力,而東亞農耕曆經四韆年而不竭,認為東亞農業食物取之於土,瀉物(自製肥料)還之於土,從土裏齣生,生後又迴歸土地,人不是與土地對立,而是有機的自然循環。百年前作者來東亞取經,以此成為五十年代美國有機農業運動的先驅,而我們開始大規模用起化肥,帶來土地的不可再生的毀損,值得深思。文字本身有點失望。
评分工業走蘇聯的老路,農業走日本的老路,農業給人類的第一記耳光,讓中國人來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