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译者在最后的论述里,提到了荣格的性格类型学说。翻了一下之前做的一些笔记,大致包括: 一般性格类型分为两类——外倾型、内倾型。 根据心理活动机能分为——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 而小说中的纳尔齐斯,可以归类为内倾型+思维,而歌尔德蒙应该是外倾型+情感。 正如荣格所...
评分“你忘记了自己的母亲”——纳尔齐斯以确凿的口吻对哥尔德蒙说道。后者在他近乎唆使,却充满慈爱的告白下,摆脱了自己自幼所受的教育,然后勇敢的——作为纳尔齐斯所唯一认同和欣赏的朋友,以高贵的勇敢——逃出了作为秩序、安稳生活化身的修道院,投身进了大千世界的浊流中。...
评分记得上一本黑塞的长篇是玻璃球游戏,是黑塞一本在文艺与世俗之间挣扎的书,我觉得黑塞试图建立一种统一的价值观,用物理里面的话说就是统一场论,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明显的后者才是书的主角,纳尔齐斯可以说是学院派的一个代表,哥尔德蒙可以说是享乐主义的一个代表,从两本...
评分给伟大的心灵骑师--Hermann Hesse 你说过,我们注定改变不了现实,好像尘封已久的旧屋里扫不尽的肮脏。 用尽量美好的梦想去描绘也许会发生的未来,即便最终还是被蒙了黑纱。 有些人选择等待,在黑暗里幻想阳光刺痛双眼的喜悦。 大多数人等来的是被自己抛弃了一夜的棉...
评分给伟大的心灵骑师--Hermann Hesse 你说过,我们注定改变不了现实,好像尘封已久的旧屋里扫不尽的肮脏。 用尽量美好的梦想去描绘也许会发生的未来,即便最终还是被蒙了黑纱。 有些人选择等待,在黑暗里幻想阳光刺痛双眼的喜悦。 大多数人等来的是被自己抛弃了一夜的棉...
都是极端那还是好办的。当一个人是纳和歌的结合体,该怎么办呢?这是个一直纠结的问题的啊。。。
评分每次读一本黑塞的书都有一种这本是我最爱的感觉。一直没有变的是黑塞是我最爱的作家。他给我共鸣最多,理解最多,以及感触最多。我要当哥尔德蒙,要生活和漫游,要跳进生活之河里,感受世界,体验寒冬与酷暑,体验美和恐怖,不断离开,不断爱。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我意识到我的身体已经老去枯萎,我的心完全可以拥抱死亡。
评分44 第一本黑塞看的很失望。文字是美的,人物形象是值得爱的,情节设置是精心的,思想的表达也算是恰当的,像个初看雕琢挺精巧的艺术品,但无法打动人。我更期待看到多一些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和冲突,真实的对话和真实的行为,不是那些被形容词堆砌的描写和像念诗一样试图表达哲理的语言,有时候让我觉得甜的发腻了,不过这种手法用来写风景倒是写的挺美。
评分我还未见哪个作家或哪部作品在悬置现实上如黑塞这么彻底,在针砭或关怀现实上如此无野心,也许《浮士德》?
评分基……基佬小说。坑爹啊。【这玩意儿要写读书笔记能吓死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