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赫尔曼·黑塞 小说 德国文学 德国 黑塞 外国文学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 文学
发表于2025-02-23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赫尔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1946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是作者1930年出版的力作。小说叙述代表理性的禁欲主义与代表情人感官享乐主义的一对朋友的经历。
修道院年轻的纳尔齐斯才华过人,觉得院长达尼尔喜爱。新来的学生歌尔德蒙迷恋世俗生活,他们虽成了朋友,但歌无视纳的理性的说教,偷偷去村子里和姑娘幽会,接着又逃出修道院,到处流浪,历经欢乐与艰辛;漫游使他逐步成熟,可之后因爱上总督的情妇而被判死刑。做了修道院院长的纳尔齐斯把他从狱中救出,让他专事雕塑艺术。歌再次外出游行,途中染上重病,纳在他临终前表示对他的友爱,使他怀着幸福死去。
小说表现了两种不同人性的冲突,并在探索理想过程中获得和谐的统一;有评论家称它是“融合了知识和爱情的美丽的浮士德变奏曲”。
赫尔曼·黑塞(Hesse Hermann,1877-1962),原籍德国,1923年入瑞士籍,以后长期在瑞士隐居乡间。他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其代表作《荒原狼》(1927)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尤利西斯》。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了一个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
44 第一本黑塞看的很失望。文字是美的,人物形象是值得爱的,情节设置是精心的,思想的表达也算是恰当的,像个初看雕琢挺精巧的艺术品,但无法打动人。我更期待看到多一些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和冲突,真实的对话和真实的行为,不是那些被形容词堆砌的描写和像念诗一样试图表达哲理的语言,有时候让我觉得甜的发腻了,不过这种手法用来写风景倒是写的挺美。
评分Apollonian versus Dionysian spirit //从个人阅读体验讲, 毛姆之后看黑塞,淋漓尽致却又意犹未尽的满足
评分纳是知识和禁欲主义,歌是爱情和享乐主义。而我,既没有歌的勇气,又不备纳的参悟,所以得做好在探索和平衡对立,矛盾中度过一生的准备了。
评分“你以为我嫌你不够博学,头脑中缺乏逻辑,或者不够诚笃?啊,错啦,我是嫌你保持你自己的本色不够。”
评分“你们的故乡是大地,我们的故乡是思维。你们的危险是沉溺在感官世界中,我们的危险是窒息在没有空气的太空里。你是艺术家,我是思想家。你酣眠在母亲的怀抱中,我清醒在沙漠里。照耀着我的是太阳,照耀着你的是月亮和星斗。你的梦中人是少女,我的梦中人是少年男子……”
怎么就没想起评这本呢。 黑塞身在浪漫主义已经消退的时代。而他,是众人口中“最后的浪漫主义骑士”。因了这个名字,实话讲:在读他之前,我其实是为他心怀忧伤。 回到小说内容吧。 也许可以将小说分为这样三段: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在修道院;歌尔德蒙在外部世界四处漂流的...
评分这本书我看了很长时间,因为每看一段,就要静下来思索 书中的对比很强烈 灵魂之爱对应父亲、理性的、禁欲主义,亚当的信徒 肉体之爱对应母亲、随性的、及时行乐,夏娃的孩子 黑塞的文笔很美,有的段落让人忍不住一读再读 我最喜欢的就是两位主人翁在修道院里的那段岁月 谁不喜...
评分我曾在某个英语世界的书评网站上看到一句让人捧腹的评论,大意是说,赫尔曼黑塞的书哪儿都好,唯独就是每每亮出一个观点,就要beat it to death(窃以为东北话里的“可劲儿造”是这句俗语最好的翻译)。然而,话糙理不糙。黑塞小说的说理部分叙述之清晰,逻辑之过硬,当然也包...
评分想说的不只是《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想说的还有《悉达多》,黑塞的这两本书里的两个人物很相似,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悉达多和侨文达,都是在寻找自我的人们。一个放任自由活着,一个严于律己。不知道,黑塞想表达的是两种人的挣扎,还是一个人的两种自我。但是可以感觉...
评分小说一开始就是描述修道院那棵大树,足足用了一大段。看前面部分的时候,我很难把这本书的黑塞和老年时期的黑塞等同起来。但是在看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我的呼吸终于开始越来越陡峭,我意识到这本书肯定有一个不那么容易放下的结尾,肯定会荡气回肠,让人震动不已。 这本小说是...
纳尔齐斯和歌尔德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