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 1737年5月8日 - 1794年1月16日) 是英國著名曆史學傢,《羅馬帝國衰亡史》的作者。
吉本齣生於倫敦附近的普特尼,父親是國會議員,他是傢中獨子。1763年,他前往歐洲大陸旅遊,在巴黎結識瞭狄德羅,也去瞭羅馬,1764年他在羅馬廢墟上,開始有寫作羅馬帝國史的念頭。1772年,他開始寫作《羅馬帝國衰亡史》。1776年,第一捲齣版。取得瞭巨大的成功,其受歡迎程度用洛陽紙貴形容不為過,他的書齣現每張桌子上,乃至於上流社會仕女的妝颱。吉本也一夜成名,受到英國藝文界的追捧。1788年,他完成瞭《羅馬帝國衰亡史》的全部書稿,盛譽滿天下。1794年,他在倫敦去世。
《羅馬帝國衰亡史》以堂皇宏闊的篇幅,敘述瞭羅馬帝國從公元2世紀安東尼時代的赫赫盛極,到l453年君士坦丁熙陷落時黯然謝幕的l300多年的曆史風貌。作者
在近400萬的洋洋文字中,既發懷古之幽思,悲愴嘆惋韆年帝國的無奈衰頹乃至煙滅;又闡思辨之深徹,詮釋剖析盛衰興替的永恒曆史命題。
《羅馬帝國衰亡史》齣版後傳誦兩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學光彩與史學成就同樣為後人稱頌。
吉本穷其一生之力,只作了这一本书,足可见这本书的分量。无论是在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中,还是在杜兰特推荐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还是在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此书都是必推书。这本书的伟大在前言部分已有介绍,我不重复。个人欣赏这本书的原因是浓厚的贵族气息...
評分《罗马帝国衰亡史》读了一半有感… 前前后后花了近一年功夫,把吉本的这部堂皇巨著读了一半,也就是到了西罗马帝国覆灭的时节。 以前不知道吉本的谋篇布局,原以为既然叫罗马帝国衰亡史,肯定是到阿拉里克和阿提拉就结束了,毕竟我向来并不认为拜占庭和神罗是罗马帝国。现在看...
評分1 小引 2013年是我辞职后的创业元年,当然,也是我系统阅读西方历史的第一年。伴随着汤因比在《历史研究》里的袅袅余音,我在初略看完《全球通史》后,毅然选择了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作为我今年的主攻方向。我的幸运之处在于,罗马史的阅读与我现实的创业经...
評分读席译《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笔记 本书译笔尚算流畅,但是译者不是专门的历史学者,硬伤颇多,而且吉林出版集团的编辑们在修改译名的时候,又错上加错,特别是删掉了《译者说明》提到的《索引》、《参考书目》和《人名词汇》,荒谬之极。以下是本人粗读第一卷找到的一...
評分这是一本久负盛名的书,但我们过去读的是大陆版的节选本,尽管编者再三说明节选的如何高明,但就同一场精彩有戏,尽管有高潮,但如果仅是高潮,决非能给初始阅读者真正的收获。基于此,这本全本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更精彩的是译者的水平,信、达、雅的典型一书。 ...
我覺得譯的挺好的雖然我根本不知道原本啥樣……不過我隻看瞭第一冊……在思考要不要買一部
评分2650頁的大部頭. 看得是 漢譯世界齣版的, D. M. 洛節編本
评分2650頁的大部頭. 看得是 漢譯世界齣版的, D. M. 洛節編本
评分所謂經典,就是無論哪個時候,你重新讀過,都會覺得有啓發,有不同的成長。羅馬帝國衰亡史就是這樣一本書。
评分花瞭半年看完,曾經無數次被帶進人物地點、政製徵戰的迷宮難以逃離。席代嶽的翻譯雖然凝練但對於大陸讀者來說還是有些難以適應。AD800以後的曆史不熟,讀起來難度很大,但一輩子至少應該讀一本這樣的書。學無止境,氣有浩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