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 1737年5月8日 - 1794年1月16日) 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
吉本出生于伦敦附近的普特尼,父亲是国会议员,他是家中独子。1763年,他前往欧洲大陆旅游,在巴黎结识了狄德罗,也去了罗马,1764年他在罗马废墟上,开始有写作罗马帝国史的念头。1772年,他开始写作《罗马帝国衰亡史》。1776年,第一卷出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受欢迎程度用洛阳纸贵形容不为过,他的书出现每张桌子上,乃至于上流社会仕女的妆台。吉本也一夜成名,受到英国艺文界的追捧。1788年,他完成了《罗马帝国衰亡史》的全部书稿,盛誉满天下。1794年,他在伦敦去世。
《罗马帝国衰亡史》以堂皇宏阔的篇幅,叙述了罗马帝国从公元2世纪安东尼时代的赫赫盛极,到l453年君士坦丁熙陷落时黯然谢幕的l300多年的历史风貌。作者
在近400万的洋洋文字中,既发怀古之幽思,悲怆叹惋千年帝国的无奈衰颓乃至烟灭;又阐思辨之深彻,诠释剖析盛衰兴替的永恒历史命题。
《罗马帝国衰亡史》出版后传诵两百年迄今不衰,其文学光彩与史学成就同样为后人称颂。
读了大半年的书,在kindle上要5万多页,看了几个小时进度才增长1%,多少是对耐力的考验。著者和译者当然更是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最开始看到这本书,应该是某次在商务汉译学术名著系列的书柜前看到过标题,后来知道了那是节译本,在网上还下了英文版,不过和其他很多书的英文版...
评分 评分一) 这是一部洋洋六大卷的巨著,共七十一章,一百五十余万词,八千多个注,几乎所有的古典作品都有所涉及,参考的晚期罗马帝国和中世纪的文献资料不知凡几,引证的近代学者达到四百多人。全书起点是奥古斯都定下帝国规模,结尾是波吉奥在罗马废墟上感慨命运无常,中间跨度...
评分1776年的英国出版了两本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著作:亚当史密斯的《国富论》和 爱德华吉本 的《罗马帝国衰亡史》。 早年简单看过后者这本大作,认为吉本对罗马帝国衰亡的解读主要集中在皇帝个人执政行为和宗教这两方面,尽管分析详细,但对衰亡原因的理解过于狭隘。而随着近现代考...
评分吉本穷其一生之力,只作了这一本书,足可见这本书的分量。无论是在布鲁姆的《西方正典》中,还是在杜兰特推荐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还是在艾德勒《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此书都是必推书。这本书的伟大在前言部分已有介绍,我不重复。个人欣赏这本书的原因是浓厚的贵族气息...
看完了,据说错漏很多,但是译得真花哨啊好喜欢
评分没有原版参照,说是席先生的翻译与原意颇有出入。1300多年的帝国历史,很像《资治通鉴》,也是从政、经、文、宗、兵与外交各方面来引述王朝的兴衰成败至真道理。盛也人为,衰也人为,历史是多么的相似
评分1动摇经济基础 2失误的平衡策略,引狼入室 3人心离散、分化 这些是东罗马帝国最终衰亡的三个重要原因。 会不会和你现在的情况相似?
评分“一个民族所接受的教导,如同个人的教育,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在扩展理解力和想象力之前必须尽量运用记忆力,艺术家没有学会模仿前辈的作品,休想达到或超越他们的水平。”总算读完,翻译不够流畅,但能翻出此巨著也实属不易了。
评分降低读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