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对身处“历史三峡”中的中国及其前途作了一次通盘思考,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以及历史、文化、互联网等领域。作者以“中国,重新发现社会”为大脉络,既条分缕析了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又提纲挈领地记录了近几十年来中国社会的革命性成长。如何超越左右纷争,重建国家伦理底线;如何重新焕发社会的活力与创造、扶正个体的权益与价值,即在“自由即秩序”的条件下建设一个“新新中国”,是《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探讨的重点。
至于作者为什么对中国未来有信心,读者当能从《重新发现社会(修订版)》中找到答案。
熊培云,生于20世纪70年代江西农村,毕业于南开大学、巴黎大学,主修历史学、法学与传播学。思想国网站(www.21pinglun.com)创始人。
过去或现在与熊培云写作相关的职业主要有:《南风窗》杂志驻欧洲记者;《新京报》首席评论员;《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东方早报》、《亚洲周刊》等知名媒体专栏作家、社论作者及特约撰稿人,南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代表作有《思想国》(2007)、《重新发现社会》(2009),译著有《中国之觉醒》(法文,香港田园书屋)。
昨天出刊的《南都周刊》将《重新发现社会》收入《失望之书》——2010年出版的被过度拔高的“年度好书”。意外吗?有点。这本登上多家媒体“年度图书”榜单的图书,只因为它“与媒体在气质、趣味和文风上的一致性”?那么些知识分子力荐,大有褒评如潮之势,“只是帮助一本好书...
评分我们也许可以逃离“真理病”的纠缠,却无法回避“真理梦”的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真理梦,他需要这个梦来诠释自己和世界,驱赶渺小面对浩瀚时所产生的焦虑不安。 不幸的是,似乎只有少数人学会了如何自主编织梦境。余下那些人,却不得不在他人提供的众多候选梦境中做出选择...
评分http://ndzk.guaik.com/culture/books/201103/13608.aspx 本文转自南都周刊 文_鲁西南 《重新发现社会》一书曾登上过多家媒体的“年度图书”榜单,能同时被这么多媒体看好,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它不是一本坏书,同时也说明这本书与媒体在气质、趣味和文风上的一致性。 这本书...
评分叫一声“发现”太沉重 ——写在《重新发现社会》加印之时 早在接触本书之前,我就已经被一浪高过一浪的好评之潮拍击得鼻青脸肿了。按照最夸张的推介理论,不看,不仅是遗憾,而且也不是人。看了呢,我也担心自己碎嘴唠叨,招来滔天的口诛笔伐,但,我还是想拍点板砖过来。 ...
虽然本书只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常识”,但这正是国人急需普及的,力荐。
评分相比《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我觉得该书体系更好,话题选择上佳,而议论更为公允。社会,仍然需要发现。常识,依然匮乏;启蒙,远未结束。
评分搁置了一段日子再看这本书,已经看不下去了。这本书看得有些浪费时间。部分论据很牵强。
评分需要此书的读者可能根本就不读书,而读到此书的读者可能又不需要如此启蒙。
评分基本是前人观点的整合。我的参照系是和秦晖金雁这样的学者相比较。作为公民社会的启蒙书还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