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六院长

中研院六院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文汇出版社
作者:陶英惠
出品人:
页数:34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0-1
价格: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741598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央研究院
  • 知识分子
  • 学术大师
  • 叙事记人
  • 人文类
  • 中国历史
  • 学术史
  • 传记
  • 中研院
  • 院士
  • 学术
  • 历史
  • 人物
  • 传记
  • 科学
  • 文化
  • 教育
  • 中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研院六院长》内容简介:陶英惠曾任中研院第五任院长钱思亮、第六任院长吴大猷的秘书主任。多年来,对中研院的院史尤其是历任院长的档案及史料有深入细致的搜集研究,《中研院六院长》以客观的史家态度,真实记录了从蔡元培到吴大猷等六位中研院院长的历史档案。

作者简介

陶英惠,山东陵县人,1933年生。1959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1964年进入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曾任中研院秘书主任及胡和达纪念馆馆长。

目录信息

前言蔡元培档案 家世 旧学时代 委身教育与运动革命 初次游学 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与再度游学 整顿北京大学 创设大学院 主持中央研究院 著述 结语 蔡元培与中央研究院 前言 中研院成立的背景 蔡元培筹设中研院的经过 中研院的组织与功能 从组织的演变释析其地位与性质 研究取向及对学术的贡献 各处、所领导人物的探讨 经费及其运用 结语朱家骅档案 家世与青少年时期任教北大与再度留学 中山大学时期兼绾粤浙教育及民政 接任中央大学校长 初任教育部长 三年交通部长 主持中英文教基金董事会 浙江省政一年翊赞中枢时期各要职 重任教育部长 中研院十八年 促进国民外交 结语朱家骅与中央研究院 前言 参与中研院筹备工作 继任中研院总干事 代理院长十八年 结论胡适与蔡元培 前言 北京大学——由相识到深交 大学院——共谋改革教育行政 中央研究院——两件政治干预学术的实例 民权保障同盟——一段被曲解的经历 结语中央研究院胡适纪念馆 成立经过 基金来源 组织情形 著作之整理 纪念馆的转型——改隶近代史研究所 结语 附记王世杰档案 家世 求学经过 任教北大 初入仕途 武大校长 教育部长 抗战时期之重要职务 在国民党内之职务 在外交方面的贡献 与中央研究院的深厚关系 对故宫文物的维护与宣扬 重要著述 结语 参考书目王世杰日记 日记的数量及编印方式 世杰简介及其日记之史料价值 臧否人物,一针见血 余论钱思亮档案 家世 学历 任教北京大学 台湾大学二十年 中央研究院院长与晚年 重要贡献 著作 参考书目感念钱院长思亮先生 先从台湾大学说起 钱校长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钱院长处理近史所风波 应邀协助院中行政工作 撰文为中研院辩白 调兼秘书主任 学术与行政的两难 近史所聘副所长案 钱院长与高总干事 总干事换人:高退、韩继 最后一次出国及病逝 协助治丧 两则感人的小故事 选举新院长吴大猷档案 家世与家人 求学阶段 教学与研究 对国家科学发展的贡献 主持中研院院务十年 结语 参考书目敬悼一代学人吴大猷先生 与中研院深厚的关系 病笃时的嘱咐 大院长小故事 尽心尽力解决胡适纪念馆难题 第二期五年发展计划的波折 不懂官场文化,导致被迫卸职我追随过的两位中研院总干事 高化臣总干事 韩忠谟兼代总干事谈中央研究院院史室资料的征集 王世杰院长 钱思亮院长 朱家骅院长 胡适院长 蔡元培院长 吴大猷院长 因缘际会集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研院”的学统和道统 刘宜庆 2009年可谓大师凋零的年份,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杨宪益、王世襄相继驾鹤远行,大师级为何越来越稀少?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科技人才中的帅才?中国为何培养不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生前最大的疑问,也是温家宝...  

评分

“中研院”的学统和道统 刘宜庆 2009年可谓大师凋零的年份,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杨宪益、王世襄相继驾鹤远行,大师级为何越来越稀少?中国的大学为什么培养不出科技人才中的帅才?中国为何培养不出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这是科学泰斗钱学森生前最大的疑问,也是温家宝...  

评分

该书系台湾学者陶英惠的随笔专著,以“中研院”的六位院长为主题,是一部风格独特的以随笔手法撰写的专著。其中部分章节已在《万象》《历史学家茶座》等书刊刊载,该书作者自1964年7月进到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曾担任中研院第五任院长钱思亮、第六任院长吴大猷的秘书。多年来,...  

评分

“院长”本色是书生 胡修江 1928年的6月9日,蔡元培召集一群学贯中西、温文尔雅而又兀傲独立的学者在上海东亚酒楼开会,正式宣告“中研院”的成立,从这时起到1994年,“中研院”先后经历六位“院长”:蔡元培、朱家骅、胡适、王世杰、钱思亮、吴大猷。六位之中,有两位曾任北...  

评分

“院长”本色是书生 胡修江 1928年的6月9日,蔡元培召集一群学贯中西、温文尔雅而又兀傲独立的学者在上海东亚酒楼开会,正式宣告“中研院”的成立,从这时起到1994年,“中研院”先后经历六位“院长”:蔡元培、朱家骅、胡适、王世杰、钱思亮、吴大猷。六位之中,有两位曾任北...  

用户评价

评分

津津有味

评分

掌故挺多,但对最后两章关于两位总干事的内容就没什么兴趣了,感觉这两个人都不怎么样。

评分

津津有味

评分

作者身处中研院,得地利之便,拥有详实史料作支撑,很多掌故借由作者第一次了解。然文中亦多有表露作者自己的痕迹,很不喜欢。对于各位先贤只用简称,更是别扭的很。

评分

对于中研院的历史,陶既是研究者,又是亲历者,故所论有重要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