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拉康

雅克•拉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琼
出品人:
页数:9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1-5
价格:13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133010
丛书系列:哲学文库
图书标签:
  • 拉康
  • 精神分析
  • 心理学
  • 哲学
  • 拉康结构主义精神分析
  • 吴琼
  • 法国
  • 文化研究
  • 精神分析
  • 拉康
  • 心理学
  • 哲学
  • 文化研究
  • 理论
  • 弗洛伊德
  • 后结构主义
  • 符号学
  • 临床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雅克•拉康是继弗洛伊德之后最具影响力和理论煽动力的精神分析学家,其理论不仅在今日的文化研究及艺术批评中被广泛运用,而且在哲学、心理学、宗教学、政治学、法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也有深刻影响。本书既结合历史背景详细叙述了拉康及拉康学派的传奇,也对拉康本人庞杂的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是目前国际拉康研究中涵盖面最广、篇幅最为庞大的一部专著。

作者简介

吴琼,安徽宿松人,文学博士,现任职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主要学术兴趣在西方哲学、美学、文化研究和艺术批评等领域,有译著《西方的没落》(全译本)等十余种,专著《西方美学史》等数种,并曾主编“视觉文化研究丛书”(四种)。

目录信息

如何阅读拉康?——代序
上篇 拉康的事业
第一章 弗洛伊德在法国
第一节 创伤之矛
第二节 不愉快的开场
第三节 挥师巴黎
第四节 文人的实验
第二章 自我认同的罪与罚
第一节 妄想症书写
第二节 自罚性妄想
第三节 密涅瓦的猫头鹰
第三章 镜像的神话
第一节 一个失窃的文本
第二节 主体确证的时刻
第三节 终于到了镜像阶段
第四章 精神分析的政治
第一节 大决裂
第二节 狙击自我心理学
第三节 回到弗洛伊德
第四节 逐出教门
第五章 拉康的王国
第一节 光辉岁月
第二节 通关的政治
第三节 结构的街垒战
第六章 研讨班的岁月
第一节 声音的诱惑
第二节 研讨班的演进
第三节 科学的伪形
下篇 主体间性的科学
第七章 主体的真相
第一节 无意识主体
第二节 能指主体
第三节 言说主体
第四节 欲望主体
第八章 三界的拓扑学
第一节 想象界
第二节 象征界
第三节 实在界
第四节 三界的拓扑学
第九章 他者的逻辑
第一节 无意识的构成
第二节 父之名
第三节 他者的凝视
第四节 移情与爱
第十章 欲望的辩证法
第一节 他者的欲望
第二节 菲勒斯的意义
第三节 欲望图
第四节 作为欲望之因的对象
第十一章 原乐的伦理学
第一节 原乐的悖论
第二节 康德同萨德
第三节 他者的原乐
第四节 女人不存在
第十二章 话语的政治学
第一节 话语的构成
第二节 主人话语和大学话语
第三节 分析家话语和歇斯底里话语
第四节 不可能的事业
拉康年谱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最后的晚餐》的潜文本与细节 根据吴琼教授2013-14年两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张云麒 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专业 2013200693 世人熟悉达·芬奇一是借由他的作品,如《最后的晚餐》,二是丹·布朗的末世学小说《达·芬奇的密码》。很显然,如果只从电脑上的电子照片、鱼龙混杂的小...  

评分

1.我不大明白有人说此书“没有新东西”指的是哪种“新东西”,甚至有没有这样所谓的“新东西”,我也不置可否。但就其结构形式而言,也算在国内的拉康研究开风气之先,因为从目前国内的译介工作和研究工作来看,也不敢说有什么所谓的“新东西”; 2.这个风气之先不完全在其叙述...  

评分

《最后的晚餐》的潜文本与细节 根据吴琼教授2013-14年两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张云麒 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专业 2013200693 世人熟悉达·芬奇一是借由他的作品,如《最后的晚餐》,二是丹·布朗的末世学小说《达·芬奇的密码》。很显然,如果只从电脑上的电子照片、鱼龙混杂的小...  

评分

《最后的晚餐》的潜文本与细节 根据吴琼教授2013-14年两学期课堂笔记整理 张云麒 国际关系学院 政治学专业 2013200693 世人熟悉达·芬奇一是借由他的作品,如《最后的晚餐》,二是丹·布朗的末世学小说《达·芬奇的密码》。很显然,如果只从电脑上的电子照片、鱼龙混杂的小...  

评分

禅是什么? 禅师用手指向月亮。 那么,问题来了,禅是月亮?或是指向月亮的手? 其实是提问者在明月当空的当下向禅师发问和禅师手指指向月亮的过程,这是一个开悟的片段。 然而,精神分析是什么? 有人说,是世俗而非神学的灵修。 精神分析通过“言语”这个手指(能指), 指向...

用户评价

评分

很不喜欢拉康,无论从学术角度还是为人方面。但这本书还不错,尤其是下半册。对于搞临床心理的人来说,精神分析说好听了是个迷宫,又抑或干脆是个雷区。

评分

这本时常借拉康发挥自己对社会的激进观点的书,最终以这样一句话阉割了自己:“做这样的比较当然不是说马克思主义也是一个不可能的事业,至少在中国的实践已经表明,它是一个已然可能的事业。”

评分

现实中任何一个东西都可能是你的“对象a”……但它们又不是真正的对象a,它们只是“对象a”的替代或类像……所谓“对象a”,就是你总是在欲望它但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你总是在它的替身中来寻唤它但在面对面中又总是与之错失,你在它的面前总是遭遇失败但这个失败却使你对它更为坚执。 欲望人有一种特别的激情,就是他不仅欲望着一切,也欲望着“欲望的知识”,即他总想知道那指导、主宰其欲望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我欲望,可我到底欲望什么?我所欲望的是我真正想要的吗?所以欲望人的悖论就在于:他欲望,但缺乏欲望的知识,他对自己所欲望的东西一无所知。 读拉康,就是欲望着“欲望的知识”。 因为,欲望总是他者的欲望。 所以,这是一个他者的欲望。 又因为,不要向他者的欲望让步。 所以,不要再读拉康了… “你究竟想要什么?”

评分

太啰嗦了。然后我已经对拉康倦怠了。没有耐心读完了

评分

当评论国外同行对拉康的研究的时候,经常语焉不详,甚至为证明自己的观点而强行篡改别人原意。这一切或许还是由于某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这本书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它的涵盖面,但也因此变成了它的最大缺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