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鼓声》是村上春树的游记,时间为1986-1989年,游历地区为欧洲,主要为希腊、意大利两个国家。“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然侧耳倾听,远处传来鼓声。鼓声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从很远很远的时间传来,微乎其微。听着听着,我无论如何都要踏上漫长的旅途”——作者听得的微乎其微的“远方的鼓声”,最终成了您手头上这部可触可观的《远方的鼓声》。村上的游记具有个人特色,他几乎不写人所熟知的名胜古迹,而是与普通居民共同生活,描写他们的日常工作、饮食起居等,以及他们的所思所想,富有深度感,对读者了解这些国家的真实状况有很大帮助,文笔也幽默有趣,可读性很强。
村上春树,日本后现代主义作家,1949年1月12日生于京都伏见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演剧科。村上春树29岁开始写作,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即获得日本群像新人奖,1987年第五部长篇小说《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畅销一千万册,国内简体版到2004年销售总量786万,引起“村上现象”。其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知名度,作品风格深受欧美作家的影响,基调轻盈,少有日本战后阴郁沉重的文字气息,被称作第一个纯正的“二战后时期作家”,并被誉为日本80年代的文学旗手。
村上春树,《远方的鼓声》,赖明珠译 1986年尾,村上37岁左右的时间,决定离开日本游历欧洲。此间三年,过着一种近乎居无定所的生活,穿梭于罗马,雅典,希腊各个岛屿,西西里,伦敦,芬兰,奥地利。中间也不是完全没有回过日本的,每次回去都是短期的业务交接,如同一个局外...
评分習慣了都會擁擠繁忙的意象,像村上春樹總令人和咖啡廣告聯想在一起的日本小說家兼翻譯家,在鱗次櫛比的帷幕建築光鮮的倒影中找尋自己可能的面貌,訴說著遺失在城市中快速生活步調中的悠閒快活,不管是不是仍有勇氣流連於刻意營造氣氛的咖啡館裡,或許就有村上春樹筆下那麼一個...
评分有句话说:了解一个人,就去看他的文字。这话对村上的这本书来说,再合适不过了。看他在书里大段大段的吐槽意大利,你就知道,村上是个神经很敏感的小男孩。他善于观察细节,时常因为旁人的举动,而陷入无边无际的漫想里。他和妻子在海外旅居,似乎到处都是麻烦,一会儿租的车...
评分在大理小院小住的两周一直在读这本久违的《远方的鼓声》,密实的文字、细腻的观感、真正的小趣味,小趣味背后则有属于作者自己的大人生。 这是村上86年至89年约3年旅居希腊和意大利的生活记录,从深一层看去,这却不是寻常的3年。出发那年他37岁,“一天早上睁眼醒来,蓦...
评分你无法想象一个伟大的罗马是怎样遍布小偷、抢劫犯的,尽管我从未去过,但我也知道他们就象罗马的古迹一样多。常常在穷游上和微博上看到各色人等在罗马被偷被抢,还以为是近几年经济危机的产物。看了村上春树的《远方的鼓声》才知道,罗马的这些恶疾由来已久,早在上个世纪八十...
在到罗马的火车上看完,对即将开始的旅程有点胆战心惊。注定不是和村上一样的旅人,但很赞同他作为全书收尾所说的,「疲惫才能增长知识,劳顿才能带来欢愉」。没在耳边响起过什么鲜明的远方的鼓声,但每至一处未曾踏足的土地,总觉兴奋与新鲜。
评分最近一段时间的睡前读物,相比起村上的小说,现在更爱看他的散文。这本书里没有太多关于景点之类的介绍,更多的是不同国家的人和文化,以及村上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读完后好想尝试一下长时间旅行。
评分一两篇看还有些无趣乏味,整本书看下来就有一种内在连贯的气质和态度在,希腊篇之后有些篇章很有趣,我尤爱他偶尔提到吃食的段落,又自然又动人。
评分看得很慢 做了不少摘抄 最爱的依旧是村上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描写日常起居、写作和饮食的大段文字 字里行间的自由与惬意 同时又充满着生生希望 看过的最棒的游记
评分挺久没看村上的东西了,突然很想念他奇妙的句式和轻松的语感,虽然这本不是什么正正经经的游记,想法和思绪也高明不到那里去,经历也称不上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对我却是一场温柔的回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