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的鑒彆

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的鑒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
作者:盧巧琴
出品人:
頁數:179
译者:
出版時間:2011-3
價格:2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808479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魏晉南北朝史
  • 魏晉南北朝
  • 語言學
  • 佛教
  • 音韻學
  • 語言
  • 漢史
  • 工具書
  • 東漢
  • 魏晉
  • 南北朝
  • 譯經
  • 語料
  • 佛教
  • 曆史語言學
  • 文獻學
  • 中國古代文學
  • 漢譯佛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漢語史研究中,對所用語料進行鑒彆是首要工作,但在實際徵引譯經語料時,我們常常疏於鑒彆、直接引用。《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的鑒彆》在梳理翻譯佛經語料的文字學價值,勾勒正、俗字語用差異的基礎上,鑒於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已經形成關外、北方、南方三大澤經區域,將翻譯地點作為失譯語料考證的重要方麵提齣,使其與年代、澤入一起構成失澤語料考證的三個主要方麵,並且相互印證。同時倡導結閤文獻學、語言學(語音、詞匯、語法、文體結構)、文化學等進行綜閤考證,以盡可能地提高考證結論的可信度;最後,以《曇無德羯磨》為例鑒彆譯經年代,以《五陰譬喻經》為例綜閤考辨譯人,以《撰集百緣經》為例綜閤考證翻澤地點。《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的鑒彆》通過這樣具體的個案考證,來分析語料鑒彆過程中應注意參照譯經的選擇、比較方嚮的確定、考證方法的應用等問題,特彆指齣區彆性語料確定的標準及其在縱嚮的時間軸上提取與橫嚮的空間軸上提取時應考慮到若乾方麵。《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的鑒彆》由盧巧琴編著。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選題緣由 1.1.1 譯經語料鑒彆研究的現狀 1.1.2 譯經語料鑒彆研究的目的 1.2 研究材料 1.3 研究方法 1.3.1 曆時比較與共時比較相結閤 1.3.2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閤 1.3.3 描寫與解釋相結閤第2章 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引用時的幾個問題 2.1 輕信題署 2.2 忽略版本異文 2.3 輕信不當斷句第3章 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的價值 3.1 詞匯學價值 3.1.1 譯經語料加速瞭漢語雙音化的進程 3.1.1.1 “澡”的雙音化情況 3.1.1.2 “沐”的雙音化情況 3.1.1.3 “浴”的雙音化情況 3.1.2 譯經語料拓展瞭詞的本義轄域 3.1.2.1 “洗”侵入“澡”的本義轄域 3.1.2.2 “洗”侵入“沐”的本義轄域 3.1.2.3 “洗”侵入“浴”的本義轄域 3.1.3 譯經語料富含新詞新義 3.1.4 譯經語料有助於揭示詞義的由來 3.2 文字學價值 3.2.1 齣現瞭大量俗字 3.2.2 有利於厘清正、俗字的語用差異 3.2.3 為字書、韻書提供確切釋義 3.3 辭書編纂學價值 3.3.1 可糾《漢語大字典》釋義不當 3.3.2 可提供恰當例證 3.3.2.1 可補充例證 3.3.2.2 可提前首見例時間第4章 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鑒彆的主要方麵 4.1 譯經年代的鑒彆 4.1.1 譯經語料的曆時性差異 4.1.2 譯經年代鑒彆的必要 4.2 譯人的考辨 4.2.1 譯者的個人風格 4.2.2 譯人誤題情況 4.3 翻譯地點的考證 4.3.1 譯經區域的劃分 4.3.2 譯經區域劃分的語言學依據 4.3.3 譯經區域劃分的語言學意義 4.3.4 譯經語料的區域屬性 4.3.4.1 關外譯經語料區域屬性 4.3.4.2 關內譯經語料區域屬性第5章 東漢魏晉南北朝譯經語料鑒彆方法 5.1 文獻學鑒彆 5.1.1 利用佛教典籍中的記載 5.1.1.1 利用譯經前序、後跋 5.1.1.2 利用僧傳、尼傳 5.1.2 利用經錄鑒彆 5.2 語言學考察 5.2.1 語音方麵的鑒彆 5.2.2 詞匯方麵的鑒彆 5.2.3 語法方麵的鑒彆 5.2.4 文字學方麵的考察 5.2.5 文體結構方麵的鑒彆 5.2.5.1 字詞平麵的風格 5.2.5.2 篇章結構層麵的風格 5.2.6 詞匯、語法等相結閤 5.2.7 語言比較的方法 5.3 文化學考察 5.3.1 語言研究、文化研究相互交融 5.3.2 文化現象是語料鑒彆的佐證 5.3.2.1 文化現象用於鑒彆語料年代的可能 5.3.2.2 文化現象用於考證翻譯地點的可能 5.3.3 佛教文化是譯經語料鑒彆的獨特佐證 5.3.3.1 佛教稱謂 5.3.3.2 居住修行場所 5.3.3.3 僧徒用物 5.4 綜閤考辨 5.4.1 譯經年代的綜閤考辨——以《曇無德羯磨》為例 5.4.1.1 文獻學考察 5.4.1.2 詞匯學考察 5.4.1.3 文化學佐證 5.4.1.4 語料比勘 5.4.2 譯人的綜閤考辨——以《五陰譬喻經》為例 5.4.2.1 文獻學考察 5.4.2.2 詞匯學考證 5.4.3 翻譯地點的綜閤考證——以《撰集百緣經》為例 5.4.3.1 語言學考察 5.4.3.2 文化學考證第6章 譯經語料鑒彆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6.1 參照譯經的選擇 6.2 比較方嚮的確立 6.3 區彆性語料的提取 6.3.1 區彆性語料的縱嚮提取 6.3.2 區彆性語料的橫嚮提取 6.4 考證方法的應用 6.4.1 文獻學考證方法的局限 6.4.2 語言學考證方法的局限 6.4.3 文化學考證方法的局限 6.4.4 其他考證方法的局限附錄 附錄一 已作語言學考察的失譯、誤題之經 附錄二 東晉南北朝時期的異譯經 附錄三 見存的曆代佛經目錄參考文獻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