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1911年—1942年),黑龍江人。原名張道瑩,筆名蕭紅,悄吟。1930年,結識蕭軍,兩人相愛,兩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與蕭軍自贊齣版第一本作品閤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長篇《生死場》,次年在魯迅幫助下作為“奴隸叢書”之一齣版。蕭紅由此取得瞭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1936年,為擺脫精神上的苦惱東渡日本,在東京寫下瞭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抗日戰爭爆發後。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後在民族革命大學任教。1940年去香港。蕭紅主要作品有長篇《馬伯樂》,迴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以及一係列迴憶故鄉的中短篇如《牛車上》、《小城三月》等。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的代錶作。1940年寫於香港。小說共分7章,前有序後有尾聲,著名文學巨匠茅盾作序。 創作此小說時,正是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這使遠在香港的蕭紅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和童年。於是,她以自己的傢鄉與童年生活為原型,創作瞭這部小說。 《呼蘭河傳》在藝術形式上是比較獨特的:雖然寫瞭人物,但沒有主角;雖也敘述故事,卻沒有主軸;全書7章雖可各自獨立卻又儼然是一整體。 它不屬於純粹的鄉土文學,也不屬於純粹的左派文學,有諷刺,有幽默,有反省國民性的一麵,也有真實記錄生活的一麵。就像一個黑白的紀錄片,間或夾雜著和祖父在小花園玩耍的彩色畫麵。 它是迴憶童年的散文小說,既有寂寞和傷感,又不純粹是寂寞和傷感。因為她的筆觸和思維,要比這個,大得多,高得多,高大到與天地一起,與自然和生命相融。 在這本奇特的小說裏,蕭紅以她幽默而富韻律感的天纔筆觸、明快而萬物有靈的童謠風格,造就瞭一部“迴憶式”文學的巔峰之作。
作者注:真正的天才不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出现的。而是以时间为帷幕出现的。萧红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潜水之后终于浮出了时间的水面。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推崇。看看现在的出版市场,萧红的书出了好多本落。本文只是很久前的一个应试之文。希望大家喜欢。riluo520@163.com 纪念...
評分沈从文从不给人负担,他的边城是可以"睁眼"看的。我还记的年轻的高中语文教师念他的文章时悠然的样子,真是赏心悦目。他的湘行散记写的那么美,完全归结于岸边的情人正在等待他的归来。郎才女貌,遂成佳话。如果沈从文属于右派,萧红就是左派了。同样写乡土,沈从文的是庙廊...
評分(一) 冬天读萧红是什么感觉?冷。图书馆的空调不知何故总也升不上温度,读到《商市街》的时候因为温度和情绪的双重低落我开始浑身发颤,而那时还是文艺女青年叫做悄吟的萧红正蜷缩在商市街上某间冰冷的屋子里等待着被她唤作“郎华”的萧军。读《商市街》是很痛苦的体验,一个...
評分BBC的记录片说美国蓝调音乐是“Poetic tales of lives untouched by either lipstick, or collars"。天然去雕饰,是属于蓝调音乐的诗意。萧红的《呼兰河传》也应归于此列。 萧红文字的美如入化境。体现了中文字独特的美,节奏明快,表现力十足,又不失细腻灵巧,正如史湘云的身...
確實讀齣瞭濃濃的寂寞,但是也看齣來她是怎麼從一個小惹禍精成長成一個中二病。。。。
评分我得,想一想~
评分好看得幾乎可以一口氣讀完的經典文字。沒有晦澀難懂的意象,對自然和人性的直接描寫,都有永恒的意義。
评分《呼蘭河傳》很美,但又很冷。呼蘭河既是寜靜祥和的,又是落後荒涼的。呼蘭河的人民既是悠然純粹的,又是愚昧無知的。每一事每一物都這樣矛盾,教人既愛又恨。人生近處無風景,但是若你在人世顛沛過,看厭瞭異鄉冷暖,迴憶裏的近處又會奇妙的處處成瞭風景,成瞭心靈嚮往的歸處。於蕭紅,呼蘭河老傢的那個後園就是她的靈魂歸處瞭吧。
评分非常有意思,敘述的口氣很值得一品,不過直到後半段纔齣現“我”,對我來說有點慢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