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寓导游》与《四喜忧国》为张大春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张大春最具代表性的短篇创作。这些小说多发表于八〇年代,震撼了当时的台湾文坛,是张大春最初的小说经典。简体字版重新编目,包括了获联合报第九届小说奖的《墙》、读后余味无穷的乡野童趣小说《蛤蟆王》、令人不禁玩起解读游戏的《公寓导游》、获科幻小说首奖的《伤逝者》等十六个短篇,另附有新版代序《书写的原罪是漫无目的的流徙》。
张大春,当代最优秀的华语小说家,1957年生,山东人。好故事,会说书,擅书法,爱赋诗。台湾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硕士,曾任教于辅仁大学、文化大学,现任电台主持人。作品无数,曾以“大头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说《少年大头春的生活周记》、《我妹妹》、《野孩子》,另著有小说《鸡翎图》、《公寓导游》、《四喜忧围》、《大说谎家》、《欢喜贼》、《夸帮暴力团》、《聆听父亲》、《春灯公子》、《战夏阳》等,京剧剧本《水浒108》,文学理论《张大春的文学意见》、《小说稗类》等。曾获联合报小说奖、时报文学奖、吴三连文艺奖等。
托某女的福,在《公寓导游》上市前便收到一本。 张大春的短篇小说集,前面的万字再版序言诚意十足。 有时候看一本书,序言总要好过书中内容,当然了,这就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了,其实不做阅读推荐,笑。 书中作品是张大春旧作,基本是三十年前的作品,较之现在,其实更加的生...
评分《写作百无聊赖的方法》真的很好看。 其他几个次了点,张力不够,叙述太集中,读者的想象空间变小了,没有余地,留白不够。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硬砸下来。需要自然,而不是完整无缺。也就是说,不够放松,不够舒缓,太急于叙事了。 关于《旁白者》:作者处理得似乎...
评分原文:http://www.bimuyu.com/blog/archives/40145318.shtml 最初听说张大春这个名字,大概是二十年前的事情。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还是个中学生,常看一本名叫《台港文学选刊》的杂志,那本杂志让我记住了张大春这个名字,但当时读过什么文章都记不得了。最近我去了趟...
评分虽然阿北努力想把豆瓣往大众化SNS路上推一推,广西师大出版社的编辑们仍旧在乎坚守豆瓣的一小撮读书人。 去年买过一本张大春的《四喜忧国》,读后随手挑了几个错发到网上,不想竟引来出版社工作人员的关注,辗转两月后收到该书责编米先生的豆邮,对我“对书的认真”表示“感动...
评分《写作百无聊赖的方法》真的很好看。 其他几个次了点,张力不够,叙述太集中,读者的想象空间变小了,没有余地,留白不够。一块石头一块石头硬砸下来。需要自然,而不是完整无缺。也就是说,不够放松,不够舒缓,太急于叙事了。 关于《旁白者》:作者处理得似乎...
科幻风的几篇不是我的菜,土人还是老老实实地读本土叙事好了。文字功夫不必多说,姜婆斗鬼一篇真是直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笔法。最后一篇有意思,布局谋篇已有日后大作的端倪。话虽这么说,全书最吸引我的,还是序言啊。
评分如果没有其他几篇,只有《公寓导游》一篇,那绝对是五颗星的!《公》里面轮舞式的叙述技巧堪称经典,最后用一对双胞胎的装瞎游戏来触发事件,也是让平静中起波澜~~第一篇《墙》让我失望,一股现代言情的气味,那我宁可去看张小娴。。。《伤逝者》、《大都会的西米》二篇科幻小说,有1984的感觉,乏味啊。。。同样科幻,苗炜写出来的就切入点小,从而妙趣横生~~~《病变》也是科幻的,题材其实不错,但是写的又臭又长。。。看到《病变》里面一句话,不禁笑:文学就是“老二事业”,平时看起来很小,搞一搞就越搞越大了。这本书比《城邦暴力团》好读,虽然新序言中已经有了《城》当中那种掉书袋的习惯。。。
评分《伤势者》着实震撼。《病变》以中篇之力显长篇之实。
评分比我想象中的好。
评分太聪明的人写不了好的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