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一九三五年生于哈尔滨。李氏文笔自成一家,被喻为百年来中国人写白话文之翘楚。发表著作上百余种,以评论性文章最脍炙人口,《胡适评传》与《蒋介石研究集》为其代表作。西方传媒更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评论家。”
《北京法源寺》以大人物为主角,举凡重要的主题:生死、鬼神、僧俗、出入、仕隐、朝野、家国、君臣、忠奸等,都在论述之列。《北京法源寺》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读高中时就开始读李敖写的书,听李敖说话。他的书一直以来都是我最崇拜的,正如他本人所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因而李敖的书我一般都买回来珍藏,闲来翻一翻。当老师要求我们写任意一本书的书评时,我选择了6年前看过的也是自己最喜欢的一本——李敖的《北京法源寺》。 ...
评分洋洋洒洒,长篇大论。 这本书里没有谭嗣同,没有康有为,没有梁启超,没有大刀王五。他们不过是木偶,真正说话的从头到尾只是一个人,那就是他李敖。 其实文学都是这样的借别人的嘴来说自己的话。但是作为小说,好歹应该稍微对情节和人物塑造下下功夫。可惜老李说起来兴致高...
评分过年断断续续居然看完了这样一部严肃的著作,你甚至很难把他同电视里嬉笑怒骂的老顽童李敖联系起来。从唐太宗为征高丽将士所建“ 悯忠寺”,到袁崇焕墓葬所在,再引出本书主人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李十力”依次在这里出场,法源寺作为大的历史背景的载体,无疑具有...
评分如果戊戌变法得以实施的话,谭嗣同会以什么方法/名义处理那些保守派呢? 历史上很多变革到最后都会演变为忠奸的辩论,保守派以忠奸的名义反对变革,变革派反过来又以忠奸的名义镇压保守派。而相对于问题的本身确很少有从技术(经济学)的角度,对问题的原因和各种变革的成本/...
评分正如简介所述,这本书是关于大人物的,关于戊戌变法那一段历史时期涌现的一概风云人物。 这本书内容涉及面之广也是令人惊叹的,出入、仕隐、夷夏、中外、因果、生死。。。 里面有很多佛法的阐述,像谭嗣同他们关于华严经的探讨,我无论如何也是难以领悟的。唯有希望今后能抽...
谭嗣同在菜市口砍头那段看哭了,“在光天化日之下,在黑暗时代,他们在看我们流血。我们成功,他们会鼓掌参与,我们失败,他们会袖手旁观。”单从才情上来说,李敖挑不出什么毛病,如果说他摆弄政治惹人不快,那不是他的问题,是台湾政治生态让人生厌。
评分其实是本不错的书,前提是读者一开始不要抱着读小说的念头......
评分原来李敖这唯一的一部小说写得却也是我最有兴趣的事情,维新变法,虽没有机会把康和梁的著作都读完,但也可见李也是通读过二十四史的人物,全篇一环套一环,可见是为后续叙事做铺垫,这小说写得实在是好,尤其是都知道结局,才更感悲哀
评分不喜欢看
评分智识与狂热是对反义词,我对清末风流人物的敬畏有种挥之不去的疑虑:革命裹挟着太多非智性的东西,这些元素与传统中国的士族气度势同水火。北京法源寺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他故事里的人物都是二十岁的心气,带着清末知识分子普遍的为万世开太平的雄心,以绝对的理想与无畏做事。李敖博闻强识,但他至终无法正视妥协,所以他写得了谭嗣同,却只有一个薄片的康有为和梁启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