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

道德情操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英)亚当·斯密
出品人:
页数:346
译者:宋德利
出版时间:2011-1
价格:2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44714808
丛书系列:译林人文精选
图书标签:
  • 亚当斯密
  • 哲学
  • 英国
  • 社会学
  • 道德情操论
  • 思想哲学
  • 亚当·斯密
  • 经济学
  • 道德
  • 情操
  • 伦理
  • 人性
  • 社会
  • 行为
  • 责任
  • 美德
  • 正义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简介:

亚当·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使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奠定了他作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的崇高地位和名望。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导读:

温家宝总理五次推荐的大师经典

世界思想史上真正杰出的著作之一。对于我们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来说,堪称一份具有深远意义的全球宣言,其影响之深广及现实指向令人惊叹。

——阿马蒂亚·森

亚当·斯密一生中非常看重《道德情操论》这本书。他的《国富论》揭示了人的物质属性是利己的,而《道德情操论》则指出人的精神属性是利他的。亚当·斯密去世前曾经想把《国富论》这本书烧掉,单独留下《道德情操论》,因为他担心《国富论》会像一个潘多拉魔盒一样被胡乱打开。

——邹恒甫

作者简介

亚当·斯密(Adam Smith) 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1723年生于苏格兰伐夫郡的柯科迪,十四岁时入格拉斯哥大学,在弗兰西斯·哈奇森的教导下研读道德哲学。1740—1746在牛津大学学习。1751年被任命为格拉斯哥大学的逻辑学教授,翌年改任道德哲学教授。1759年出版《道德情操论》,1776年出版《国富论》。1778年获得苏格兰海关专员的职位,1790年7月17日于爱丁堡去世。

宋德利 知名双语翻译家、作家。1944年出生于天津市武清县。1963年入南开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专业学习。曾任教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并任南开大学和天津外语学院客座教授及文学翻译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神奇的人性》、《爱之荒漠》等译著近20部,散文译作《春》被收入《英译汉名篇名译》。1997年移居美国,任纽约SinoVision电视台新闻编辑至今。

目录信息

目 录
第一卷 论行为得体
第一篇 论得体…………………………………………………………………………………………
第一章 论同情……………………………………………………………………………………
第二章 论互相同情的快乐………………………………………………………………………
第三章 论通过我们和他人感情是否一致,来判断其情感是否得体…………………………
第四章 续前章……………………………………………………………………………………
第五章 论和蔼可亲及令人尊敬的品德…………………………………………………………
第二篇 论不同激情的得体度…………………………………………………………………………
导言…………………………………………………………………………………………………
第一章 论源于躯体的激情………………………………………………………………………
第二章 论源于想象的某种特殊倾向或习惯的激情……………………………………………
第三章 论乖戾的激情……………………………………………………………………………
第四章 论良善的激情……………………………………………………………………………
第五章 论自私的激情……………………………………………………………………………
第三篇 论幸运与不幸对人们判断行为是否得体的影响;何以有时容易被认可,有时则不易…
第一章 同给予快乐的同情相比,我们给予悲痛的同情一般来讲是一种更为强烈的感情,
但在当事人的自然感觉中却依然不够强烈……………………………………………
第二章 论野心的起源,及等级的差别…………………………………………………………
第三章 论嫌贫爱富、贵尊贱卑的倾向所导致的道德情操之腐败……………………………
第二卷 论功过,或奖惩对象
第一篇 论功过意识……………………………………………………………………………………
导言…………………………………………………………………………………………………
第一章 看似值得感谢,似乎就值得报答;同样,看似令人怨恨,似乎就应该受罚………
第二章 论感激与怨恨的适当对象………………………………………………………………
第三章 对施惠者的行为缺乏赞许,对受惠者的感激之情就缺少体会;相反,对作恶者的
动机缺乏责难,对受害者的怨恨之情就缺乏体谅……………………………………
第四章 前几章扼要重述…………………………………………………………………………
第五章 对功过意识的分析………………………………………………………………………
第二篇 论正义和仁慈…………………………………………………………………………………
第一章 两种美德的比较…………………………………………………………………………
第二章 论正义感、悔恨感,兼论功德意识……………………………………………………
第三章 论如此天性构成的作用…………………………………………………………………
第三篇 就行为的功过,论命运对人类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命运产生影响的原因…………………………………………………………………
第二章 论命运之影响的程度……………………………………………………………………
第三章 论此种情感超常性的终极因……………………………………………………………
第三卷 论我们判断自己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及责任感
第一章 论自我认可和不认可的原则……………………………………………………………
第二章 论对赞赏及值得赞赏的喜爱;及对责备和该受责备的畏惧…………………………
第三章 论良心的影响与权威……………………………………………………………………
第四章 论自欺的天性,及一般规则的起源与运用……………………………………………
第五章 论一般道德准则的影响与权威,及它们被公正地尊为神之法………………………
第六章 何种情况下责任感应是我们行为的唯一动机;何种情况下它应与其他动机共同发
挥作用……………………………………………………………………………………
第四卷 论效用对认可情感的影响
第一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一切艺术品的美,及这种美的广泛影响…………………………
第二章 论效用的表现赋予人类性格与行为之美;及对这种美的感知在何种程度是初始的
认可原则之一……………………………………………………………………………
第五卷 论习俗与风尚对道德上认可与否的影响
第一章 论习俗与风尚对我们美丑观念的影响…………………………………………………
第二章 论习俗与风尚对道德情操的影响………………………………………………………
第六卷 论美德的品格
导言………………………………………………………………………………………………………
第一篇 论个人品格对自己幸福的影响;或论谨慎…………………………………………………
第二篇 论个人品格对他人幸福的影响………………………………………………………………
第一章 论天性使个人成为我们关注对象所依据的次序………………………………………
第二章 论天性使社团成为我们慈善对象的次序………………………………………………
第三章 论普世仁爱………………………………………………………………………………
第三篇 论自制…………………………………………………………………………………………
结论………………………………………………………………………………………………………
第七卷 论道德哲学体系
第一篇 论道德情操理论应该考察的问题……………………………………………………………
第二篇 论对美德本质的不同阐述……………………………………………………………………
第一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得体性之中的学说…………………………………………………
第二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谨慎之中的学说……………………………………………………
第三章 论认为美德存在于仁慈之中的学说……………………………………………………
第四章 论出格的学说……………………………………………………………………………
第三篇 论关于认可之原理的各种不同学说…………………………………………………………
导言…………………………………………………………………………………………………
第一章 论以自爱推断认可之原理的学说………………………………………………………
第二章 论将理性视为认可之原理的学说………………………………………………………
第三章 论认为情感是认可之原理的学说………………………………………………………
第四篇 论不同作者诠释道德实践准则的方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另外一部非常著名的著作。 还没读完,有边读边记录的习惯。 朋友说,读哲学会让人越来越郁闷。 读了前三篇,其实发觉哲学让人更清醒的认识这个世界和人类。 如:论野心的起源及社会阶层的区别 1、我们喜欢展示富裕,掩饰贫困,原因在于人们同情的是我们...  

评分

在《国富论》一书中,斯密提出了非常著名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在《道德情操论》一书中,一个人该如何保持良好的道德情操呢?在斯密看来这只“看不见的手”也很重要,当然“看不见的手”被替换为“内心的那个人”,至于这个“内心的那个人”具体指的是谁,我们无从知晓,...  

评分

评分

是在单位的阅览室翻到这本书的,在序中提到08年汶川地震温总理五次推荐的书籍,边开始看起了这种中规中矩的“思修书”。 封面上打着“西方古典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坚定市场经济信念的必读书”,阅读过程很快。 书摘: 人不是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喜悦之事,而是他人对别人所说...

评分

【按语: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的《道德情操论(1759)》文笔极其优雅细腻甚至颇有女人味,与《国富论》的恢宏格调有很大差异;而且卷4中甚至还批评了休谟将善恶与效用紧密关联起来的做法。因而《道德情操论》是一部极为独立的作品,并不完全适合被看为《国富论》...  

用户评价

评分

居然觉得挺好看的

评分

生物基因学发现,能够持续遗传的基因具备三种特点,一个是利己,一个是利他,还有一点是适应环境。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从利己的角度论述对资本利润的追逐导致社会的发展。《道德情操论》则是从利他的角度对人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引入了“公正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我。

评分

刚开始读,感觉就像是把情感上升到了学术高度,让人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人类情感,更好的把控自己的情绪。

评分

生物基因学发现,能够持续遗传的基因具备三种特点,一个是利己,一个是利他,还有一点是适应环境。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从利己的角度论述对资本利润的追逐导致社会的发展。《道德情操论》则是从利他的角度对人性进行分析论证,并引入了“公正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自我。

评分

( ▼-▼ )三个月,终于看完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