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津安二郎记忆里的东京,是银座服部大钟夜晚八点准时响起时,透过五丁目鳗鱼店苇门,看到的金黄色夜景。
鲁迅记忆里的东京,是夏夜夜晚透过宿舍窗户,瞧见江户川水面上,优雅飞舞的萤火虫。
村上春树记忆里的东京,是住在切片蛋糕形状的狭窄破烂屋子里,免费享受灌进屋子里的阳光与凉风。
老东京人记忆里的东京,是风铃、煤炭炉、蚊香、榻榻米,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前Always幸福的清贫生活。
我记忆里的东京,是在春天的东京湾浅滩挖蛤蜊,在夏天的神田川畔抓鳗鱼,是在上野公园百年木造音乐厅里,聆听来自过去的乐音。
这些美好的昨日景象,至今仍在我这一代东京人眼前,栩栩如生演出着……
新井一二三,日本东京人。
她用中文创作,写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
写土生土长的东京家乡,写一切可爱的日本人。
她用母语日文创作,写对中文着迷,好象谈恋爱。
写和中文生活的魅力无穷。
她开始中文教学,要把对中文的热情,继续发扬起来。
她和先生都是专职创作者,一人写鬼怪小说,一人写散文。
近来阅读《我们这一代东京人》这本书,感觉真的不错。正如作者的介绍中所说的那样,这是一位用中文写日本的作家,她的语言不是华丽的,也更不是古朴的,而是真的像一个日本民族的风格。细细读来,着实能在她的文字之间读出一些日本人的性格:谦虚、真诚、含蓄……我想这...
评分想看这本书,一个故乡人写故乡的样子,以及过去的样子,现在的变化,都会引发人的感想。即使地点不是东京,也许是大阪,京都,奈良那些承载历史过去的地方,应该流淌着许多的记忆吧。从小时候走到现在的样子,发生的变化你会爱上哪一块呢?就好似在问,你从小时候长到现在这么...
评分读完新井一二三的《我这一代东京人》之后,想法恰如本文标题一般,明明没有见到任何炫技的东西,但是读完之后有唇齿留香 的感觉,真难得。 她的文字当然是平实的,作为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更重要的是作为非母语的作家,她的中文学习的源头并非是我们这个 已经渐趋混乱...
评分我在读完新井一二三的《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之后,对用中文写作的新井一二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出生平民家庭的女子,家中没有浓厚的文化根底,是什么让她拥有那么宽圆的见识的呢? 展开书,看见她的自序,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一种很清简的思想——她对整个世界的平...
没想象中的好看,原来也是像《我们台湾这些年》一样流水帐式的,大部分细节都不深入。不过作者的观点还不错,我喜欢看有国际观的人对故乡的看法。也大概了解了东京是如何从一个家庭观念很强的亚洲城市变成人情冷漠的都市。
评分基本上都是《万象》上的旧文,今天读来依旧清新,新井一二三的文字好则好已,但也未免有些拖沓冗繁、不够凝练自然,她作为一个“外人”,也不好求全责备了,从小读写中文的人也未必能有她这般文字功底,这跟她当年留学中国经常给香港媒体提供稿件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文章是要经常作的,作得多了,自然就纯熟圆润了。现在在《万象》上看到的文字显然已经比多年前进步了许多。
评分新井这中文写得,干翻一帮中国人,居然是大学才开始学的,简直令人汗颜……
评分文字很有节奏和味道,不求大叙事,只有日常点滴里透出的变迁感,多少偏柔弱了些。
评分一个人的历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