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交通流理論與應用(捲I)

現代交通流理論與應用(捲I)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清華大學
作者:李力//薑銳//賈斌//趙小梅
出品人:
頁數:307
译者:
出版時間:2011-1
價格:39.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223807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交通
  • 科技
  • 交通流理論
  • 交通規劃
  • 交通工程
  • 現代交通
  • 車輛工程
  • 數學建模
  • 排隊論
  • 控製理論
  • 仿真
  • 交通優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現代交通流理論與應用(捲1):高速公路交通流》全景展示現代交通流研究的方方麵麵,旨在對比較經典成熟的研究成果進行較好的歸納,同時盡量多涉及前沿結果,為目前迅速發展的相關研究提供一本閤適的教材。《現代交通流理論與應用(捲1):高速公路交通流》內容安排包含兩個方麵:理論部分首先介紹交通流基本知識,然後分析宏觀交通流模型、跟馳駕駛模型和基於元胞自動機的交通流仿真模型,最後討論三相交通流理論;應用部分首先介紹常用的交通流仿真軟件,然後介紹交通瓶頸區域的交通流仿真模型,最後討論堵塞抑製策略。

《現代交通流理論與應用(捲1):高速公路交通流》可作為高等院校自動化、係統工程、交通工程等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相關課程的教材,也可供有關科研人員參考。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前言第1部分 引言 第1章 緒論 1.1 交通流研究的內容和意義 1.2 交通流研究的方法和曆史 1.3 現代交通流研究的分類 參考文獻 第2章 交通流基本概念 2.1 引言 2.2 交通流參數 2.3 交通流參數的測量 2.3.1 固定型采集技術 2.3.2 移動型采集技術 2.3.3 采集技術比較 2.4 車頭時距統計分布模型 2.5 交通流基本參數靜態關係模型 2.5.1 特定交通參數值 2.5.2 常見靜態關係模型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2部分 宏觀模型 第3章宏觀交通流模型 3.1 引言 3.2 LWR模型 3.3 密度梯度模型 3.3.1 常見的高階密度梯度模型 3.3.2 平衡流量密度關係與拐點 3.3.3 Daganzo的批判 3.4 速度梯度模型 3.4.1 Aw-Rascle模型 3.4.2 Zhang模型 3.4.3 Jiang-Wu-Zhu模型 3.4.4 Xue-Dai模型 3.4.5 特徵速度和車輛倒退現象分析 3.4.6 綫性穩定性分析 3.4.7 小擾動的發展過程和傳播速度 3.5 宏觀模型的離散化格式 3.5.1 LWR模型的離散化格式 3.5.2 高階模型的離散化格式 3.5.3 元胞傳輸模型 3.6 最新的討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混閤交通流的宏觀模型 4.1 引言 4.2 多車道LwR模型 4.2.1 密度差模型 4.2.2 Laval-Daganzo模型 4.3 多車道高階模型 4.3.1 Michalopoulos-Beskos-Yamauchi模型 4.3.2 Tang-Huang模型 4.3.3 Tang-Jiang-Wu模型 4.4 多車種LwR模型 4.4.1 等速度模型 4.4.2 等空間模型 4.4.3 等間距模型 4.4.4 Daganzo兩車種模型 4.5 多車種高階模型 4.5.1 Jiang-Wu模型 4.5.2 Tang-Huang-Gao-Shang模型 4.6 其他模型 4.6.1 多車種多車道宏觀模型 4.6.2 Michalopoulos二維模型 4.6.3 Bagnerini一:Rascle模型 4.6.4 Trreiber-Helbing模型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3部分 微觀模型 第5章 微觀仿真概論 5.1 引言 5.2 基於時序和離散事件的仿真係統 5.2.1 基於時序的確定性連續係統數字仿真 5.2.2 基於事件的隨機性離散係統數字仿真 5.3 基於元胞自動機的微觀仿真 5.3.1 經典元胞自動機的構成和定義 5.3.2 常見的元胞自動機模型及其特點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跟馳模型 6.1 引言 6.2 跟馳模型的基本假設和分類 6.3 刺激-反應跟馳模型 6.4 安全距離跟馳模型 6.5 駕駛心理跟馳模型 6.6 人工智能跟馳模型 6.7 優化速度模型 6.8 跟馳模型穩定性分析 6.8.1 係統Lyapunov穩定性的概念和判彆定理 6.8.2 優化速度模型的微擾法綫性局部穩定性分析 6.8.3 非綫性穩定性分析 6.9 智能駕駛員模型與慣性模型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換道模型 7.1 引言 7.2 換道行為 7.2.1 換道意圖的産生 7.2.2 選擇車道和實施換道 7.2.3 換道行為的係統描述 7.3 間隙接受模型和加/減速度接受模型 7.4 換道軌跡規劃模型和協同換道 7.5 單嚮多車道優化速度跟馳模型 7.6 其他討論 參考文獻 第8章 無換道的元胞自動機交通流仿真 8.1 引言 8.2 NaSch模型 8.3 巡航控製極限模型 8.4 慢啓動規則模型 8.4.1 TT模型 8.4.2 BJH模型 8.4.3 VDR模型 8.5 速度效應模型 8.6 舒適駕駛模型 8.7 考慮減速限製的CA模型 8.8 KKW模型 參考文獻 第9章 有換道的元胞自動機交通流仿真 9.1 引言 9.2 多值元胞機模型 9.2.1 BCA模型 9.2.2 EBCA模型 9.2.3 GBCA模型 9.2.4 具有隨機慢化的EBCA模型 9.3 單嚮多車道元胞自動機模型 9.3.1 Rickert模型 9.3.2 STNS模型和H-STNS模型 9.4 雙嚮雙車道模型 參考文獻第4部分 三相交通流理論 第10章 三相交通流理論 10.1 引言 10.2 交通流的三相劃分 10.3 基本圖理論的相圖 10.4 三相交通流理論的相圖 10.5 三相交通流理論的假說 10.6 三相交通流理論框架下的模型 10.6.1 KK模型 10.6.2 Gao模型 10.6.3 Zhao模型 10.6.4 Davis模型 10.6.5 ATD模型 10.7 兩種理論的爭論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5部分 應用軟件係統 第11章 主流交通仿真係統簡介 11.1 引言 11.2 AIMSUN 11.3 CORSIM和TSIS 11.3.1 FRESIM模型 11.3.2 NETSIM模型 11.4 PARAMICS 11.5 TransModeler 11.6 VISSIM 參考文獻第6部分 交通瓶頸的模擬研究和阻塞抑製 第12章 瓶頸處交通流模擬研究 12.1 引言 12.2 入匝道交通流仿真 12.2.1 基於宏觀連續流模型的人匝道建模 12.2.2 元胞自動機模型的人匝道建模 12.3 齣匝道交通流仿真 12.4 模擬瓶頸仿真 12.5 限速瓶頸 12.5.1 基於全速度差模型的限速瓶頸研究 12.5.2 基於兩階段優化速度模型的限速瓶頸研究 12.6 組閤瓶頸 12.6.1 組閤限速瓶頸 12.6.2 組閤匝道瓶頸 12.6.3 交叉口與公交車站組閤瓶頸研究 12.6.4 兩個交叉口之間公交車站位置對交通流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13章 交通流穩定性分析和堵塞控製 13.1 引言 13.2 考慮位置信息的堵塞抑製方法 13.2.1 考慮次臨近車頭距信息的擴展Newell模型 13.2.2 考慮多輛前車車頭間距信息的優化速度模型 13.2.3 考慮一輛後車車頭間距的優化速度模型 13.2.4 考慮多輛前車和後車車頭間距的優化速度模型 13.3 考慮速度和加速度信息的堵塞抑製方法 13.3.1 引入速度差反饋的優化速度模型 13.3.2 引入多速度差反饋的優化速度模型 13.3.3 全速度和加速度差模型 13.3.4 多車頭間距和速度差模型 13.4 考慮信號設置的堵塞抑製方法 13.4.1 雙車道交通信號控製模型 13.4.2 入匝道信號控製模型 13.5 自適應駕駛對交通流堵塞的影響 13.5.1 自適應駕駛對交通流穩定性的影響 13.5.2 自適應巡航控製對寬運動堵塞的影響 13.5.3 ACC車輛比例對堵塞消散過程的影響 13.5.4 ACC交通係統的流量-密度關係 思考題 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比較偏物理

评分

比較偏物理

评分

比較偏物理

评分

比較偏物理

评分

比較偏物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