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二十几位理学思想家为主,叙述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以求揭示宋明理学的固有脉络和内在讨论。作者曾在北京大学开“宋明理学”课程,即以此为教材,本书内容全面、叙述简明,适于教学和自学之用。虽为教材,书中也有一些颇具特色的知识点,比如对于唐宋变革之际的庆历时代知识群体,如欧阳修、范仲淹等人,专辟出一章(书中第二章)着重拈出。
陈来,1952年生于北京,哲学博士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哈佛大学等海外大学客座教授、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副执行长。现任全国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为患,以及多所大学的特聘讲座教授、兼职教授等。
因为课程考试的缘故,这本书反复读了好几遍,修中国哲学史的同学几乎人手一本,取代了意识形态浓厚的官方教材成为宋明理学的标准课本。的确,本书属于导论性质,每个哲学家的思想基本上以大纲的形式展开,分列条目,虽然并不深入,却十分适合初学者重点把握哲学家的思想和气质...
评分 评分不错的教材~
评分求保中哲史通关顺利!!!
评分读完之后一直想对照吕思勉先生的《理学纲要》重新看一遍,但是也没来得及。本书是教材式写法,好处是要点较清晰,行文大体是引用原句,然后略加疏解,象学案体的缩写然后加以阐说。不过阐说实在有点不满意,因为虽然没有什么阶级斗争的色彩了,但是有很多机械的辩证唯物论,比如物质、意识、能动性等等,恍惚有种回到高中政治课上的感觉,用这些来解释宋明理学的概念终究是隔了一层。而且相较于吕思勉先生的书,陈来显得冷静、客观,很少有什么能让人生发感动的地方,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要求太过分了。记得吕先生书里提到陆象山讲义利之辨时的自我反省,真是动容,实在是醇儒啊。理学影响宋明以来的中国长达千年之久,但是现在对于理学的了解却是实在缺乏。此外,看到整本书的理气心性,觉得近代中国的屈辱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啊。
评分陈来先生的大作,了解宋明理学很好的入门书。本书扼要地介绍了二十余位理学家的主要思想,统观全书,可了解宋明理学的发展脉络以及讨论的主要哲学范畴。不过像两年前读《康德传》一样,我在哲学概念的辨析上依旧存在困难,没有真正进入讨论。不过或是因为中哲的缘故,亲近感足以支撑我读完那些关于心气理性情等等概念的辨析。不出读前所料,气质上的确亲近心学而反感理学,另外对邵雍的术数颇有兴趣。嗯,看来去台湾会是个好的选择!
评分复习完毕,考试去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