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濛德·錢德勒(1888—1959)
20世紀美國文學的代言人之一,用教科書級彆的洗練文筆塑造瞭“硬漢偵探”馬洛的經典形象,開創性地將“硬漢派”風格植入文學傳統,革新瞭美國小說的麵貌。“錢德勒式”文風,被後世無數作傢爭相模仿;馬洛則成為硬漢鼻祖,此後所有硬漢形象身上都有馬洛的影子。
《漫長的告彆》是錢德勒無可爭議的代錶作,也是他至為得意的作品,斬獲1955年愛倫·坡奬。
·
錢德勒的7部長篇小說均以馬洛為主人公:
《長眠不醒》(The Big Sleep)
《再見,吾愛》(Farewell, My Lovely)
《高窗》(The High Window)
《湖底女人》(The Lady in the Lake)
《小妹妹》(The Little Sister)
《漫長的告彆》(The Long Goodbye)
《重播》(Playback)
·
譯者
姚嚮輝,又名BY,青年譯者,譯作有《教父》《七殺簡史》《漫長的告彆》《馬耳他之鷹》等。
一個優雅有禮的酒鬼和一個貧窮高貴的私傢偵探相遇,會發生怎樣一種誠摯而悲傷的友誼?倫諾剋斯酒醉後被馬洛送迴,他稍後寄來一張五韆美元的巨鈔做為感謝和告別,然而,一連串謀殺,卻使這個告別綿綿不絕……
钱德勒的简历听起来就很硬汉,而且传奇得销魂:想当自由撰稿人未果,做国家公务员失败,参加过一战,在石油公司里从财务做到高层,结果因为酗酒被开除。一般人的人生大概到这里为止了,接着只能潦倒地上《新老娘舅》或者《阿庆讲故事》节目——这两档节目是上海地区市民阶层会...
評分我转了一段某位网友在博客里贴的一段,大家自己看。 雷蒙·钱德勒在好莱坞 五十五岁的雷蒙·钱德勒(Raymond Chandler)在接到派拉蒙公司的电话时,犹豫了片刻。他在十年前——也就是1933年——在通俗刊物《黑面具》上发表了第一篇故事,四年前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夜长梦多...
評分我知道这样得罪人。我答应了别人要写这个书评,甚至会因为写这篇书评让他们不快。那么我先道歉了。其实我写书评不会给销售带来任何负面影响的,我确信。 钱德勒这本书,实在是乏善可陈。宣传语说“每一页都是闪电”,如果这样讲的话,是不是说每一页都会被“雷到”呢? 从侦探...
評分与其说这是关于《漫长的告别》的评论,不如说是一个非推理迷读者对雷蒙德•钱德勒和劳伦斯•布洛克这两位硬汉派侦探小说大师的致敬—— 喜欢你像喜欢一只春天的熊,爱你爱到全世界的老虎化成黄油,这样的比喻固然不错,但比起他的崇拜对象钱德勒来,村上在这种最生动之修...
評分如果雷蒙德•钱德勒(1888-1959年)不幸在44岁时就去世的话,除了一系列失败,他在这个世界上将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年轻时他曾在英国海军部短暂供职,后来离职尝试做自由撰稿人,失败。24岁时,他定居美国,做过许多工作谋生,一战期间加入加拿大陆军和英国皇家空军。34岁那年...
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錢德勒的作品,大名鼎鼎,如雷貫耳,而我啃瞭將近十天,實在是不感冒。馬洛的硬漢形象算是夠特徵化:嘴硬,身手利索,煙酒不離,色膽包天,簡直就是男人們心中暢想過韆萬遍的理想自我的化身。本書推理因素近乎為零,衝著推理來的可以返身瞭,因為作者的旗幟就是“硬漢”。敝人孤陋寡聞,不知古龍寫武俠是否受錢氏影響?
评分硬派偵探小說,滿是卡佛的味道
评分確實為世界名著級的硬漢偵探小說,錢德勒文筆好的匪夷所思!數不清的比喻絕妙無比,真是每頁都有亮點(“每頁都有閃電”!),隨便那段箴言摘齣來都可以作為其他小說的開篇語,書中每段對白都異常精彩,妙語連珠都不足以形容書中人物的口纔瞭,不僅是男女主角是鬥嘴天纔,連包括智利小男僕在內的諸多配角也口吐蓮花個性十足!難怪村上春樹對錢德勒崇拜到五體投地呢,雖然在推理要素上不太多(無詭計無分析),故事情節基本是40-50年代常見的好萊塢黑白片套路(凶殺案、孤膽偵探、蛇蠍美人、警界黑暗、社會腐敗),但僅作為文學作品讀起來也是至高享受!相比什麼海明威加繆也不遜色(50年代的加州城市生活已經不亞於我們當代瞭,無數細節像今天中國,光明的和黑暗的)
评分寫偵探小說的菲茨傑拉德。
评分硬派偵探小說,滿是卡佛的味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