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声音”来表达思潮之意,重点考察了五种:“主流的声音”,阐述邓小平理论如何从“逆流”成为主流;“教条主义的声音”,阐述了极左思潮如何从主流成为逆流;“民族主义的声音”,剖析了极端民族主义对国家的危害;“封建主义的声音”,提醒人们警惕在传统文化复兴之际,封建主义的死灰复燃;“民主的声音”,着力区别民主化不是自由化,倡导民主建设制度化。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呈现出多种思潮并存的局面。本书对这些思潮进行反思,运用大逻辑大视野的审度和人物活动事件脉络的细节化书写,对五种主要思潮在中国的历史、现状和影响作出独立的深刻剖析。
凌志军,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马立诚,著名政论家,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编辑、凤凰卫视评论员。长期从事中国政治与社会改革研究,撰写多种评论及文化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重大影响。
当今的中国,声音嘈杂,凌志军和马立诚两位先生在《呼喊》一书中把它们梳理为五种:主流的声音、教条主义的声音、民族主义的声音、封建主义的声音和民主的声音。书是前几年出版的,借着改革开放30年之际又再版了。我在想,几年过去了,“中国之声”有没有变化呢?也许...
评分在中国好像人人都爱谈点政治,它是男女老幼茶余饭后、灌水拍砖的重要谈资,但大家对政治的概念好像都千篇一律,或者是过去什么人因为说了什么话就被弄下去了,或者是现在的什么观念相当垃圾之类,再或者就是在媒体已经划定的圈子里面谈谈民主与民生,总体上要么是勿谈国事的人...
评分第一次听说凌志军,第一次读他的书。对这本书最简单的评价就是:它让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了更多一些了解,关于它的一些领导人,关于它的一些历史,尽管这在是很有限也是很局限的。 如书名,书分五卷,分别是主流的声音、教条的声音、民族主义的声音、封建主义的声音和民主的声...
评分在中国好像人人都爱谈点政治,它是男女老幼茶余饭后、灌水拍砖的重要谈资,但大家对政治的概念好像都千篇一律,或者是过去什么人因为说了什么话就被弄下去了,或者是现在的什么观念相当垃圾之类,再或者就是在媒体已经划定的圈子里面谈谈民主与民生,总体上要么是勿谈国事的人...
评分在中国好像人人都爱谈点政治,它是男女老幼茶余饭后、灌水拍砖的重要谈资,但大家对政治的概念好像都千篇一律,或者是过去什么人因为说了什么话就被弄下去了,或者是现在的什么观念相当垃圾之类,再或者就是在媒体已经划定的圈子里面谈谈民主与民生,总体上要么是勿谈国事的人...
感情色彩较浓
评分邓小平说: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评分今年在金陵南京看的第一本书,感觉作者的写作思路清晰和感悟深刻,太有感觉了。看了都不愿意停止,一直往下看,我是细细品读了近10天,看完后,补了一堂深刻的历史政治课,我们80后也许没亲身经历那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没那么深刻,但我们80后也是走在春风里,沐浴着阳光成长起来的一代,同样见证着改革开放伟大历程的一代,80后已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该如何正确看待那段文化痛遭挫败的历史和面对困难坚定不移听党指挥共创辉煌的信仰,需要我们做的,思考的,计划的,学习的是什么,可在书中细细品味。从书的开始春天复苏华夏大地唤醒的那种春意盎然,令人激动万分的描述,到憧憬美好未来,需要我们这代人乃至下一代继续努力奋斗的感慨,催人奋进,一腔热血!历史是人类学习奋进的最好老师!多学!------韩彪zik辛卯年深秋于金陵。
评分我不适合读凌志军的书
评分披著“自新”外衣的“主旋律”,不是不敢不能說的問題,是根本沒想說,估計也說不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