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由紀夫(1925-1970)是日本著名作傢,怪異鬼纔,“日本傳統文學的驕子”,兩次被諾貝爾文學奬提名為該奬候選人。日本著名比較文學研究傢韆葉宣一認為三島與普魯斯特、喬伊斯、托馬斯•曼齊名,是二十世紀四大代錶作傢之一。美國的日本文學研究權威唐納德•金認為三島是“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天纔作傢”。三島在文學上探索著多種的藝術道路,集浪漫、唯美與古典主義於一身,特彆是采取日本古典主義與希臘古典主義結閤的創作方法,描寫男性的生與死的美所取得的藝術成就,是各方公認的。在美學的追求上,三島著力於對深層心理的挖掘,從隱微的頹唐中探求人性的真實。以生活為題材嚮藝術挑戰,以肉體為本嚮精神挑戰,這便是三島作品的真正意義。三島主要代錶作品有《金閣寺》、《潮騷》、《假麵的告白》、《春雪》、《奔馬》、《禁色》、《鏡子之傢》等。
《午後曳航》錶麵上描述瞭一位中年寡婦與一位海員之間乾柴烈火般的愛情故事,實際上,寡婦之子對海員從極端崇拜到理想破滅,並最終親手將他心目中的英雄殺死的心理轉變過程纔是全書的重點。
少年登崇拜船員龍二健碩的身體和精神,然而當他從牆壁的縫隙窺見自己的母親與龍二的相擁之姿時,他驚愕瞭。這個曾經與無聊的世間毫無關聯的大海的男人也開始考慮結婚,並逐漸適應著陸地生活。對登來說,這既是不可寬恕的屈辱,又是充滿敵意的現實下的戰書。為瞭對成人世界進行最後的反擊,登與朋友們準備將龍二這個“自己未來的模樣”處以死刑。
敏感而唯美的大海,充滿情欲糾纏的人性,內心扭麯的少年,以及令人沉迷甚至無法抗拒的死亡,使本書帶上瞭獨特奇異、色彩絢爛的“三島式”烙印。
三岛由纪夫,那个嘴里塞着一团布——后来知道是玫瑰花,胸膛赤裸,性感让人羞于直视的男子。我以前对他的印象就是这些,其他几乎一无所知。很多人看他的书,讨论他,朋友让我买两本,我先看了《午后曳航》。 少年团体中的四号——原文中的三号——人物登,在其他成员的注视...
評分我曾这样问过我父亲:‘爸爸,人生究竟有没有目的?‘ “你们应该明白,其实我要说的意思是:爸爸,你究竟为什么活着?如果是为了我,那还不如干脆消失为好。可他并不是一个能够理解高级讽刺的男人。他吃惊了,瞪圆了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我。我从心底里讨厌大人这种愚蠢的震惊。...
評分译著主要看译者的功底,这是我看过的三岛由纪夫作品的最好译著,译者文字功底深厚,文字引人入胜,一上手就再也放不下了,其他版本的我也看过,但比这部确实差了很多,见仁见智吧,力荐这部! 译者的书我还看过《世上最疼我的人》、《与你共饮黎明的咖啡》 等等一大批力...
評分 評分浙江文艺版许金龙翻译的版本,最后的《三岛由纪夫美学的形成和变异——代译后记》写的真是让我无力吐槽。 人类的丑陋,人间的脏,连死生的庄严也不能让其干净一些。三岛不过是想要漂漂亮亮去死的少年,对活着的凡俗乐趣毫无兴致的少年。 他跟你,或你们,不一样,所以就错了吗...
最後段落看得太難受瞭
评分除瞭小孩子登的腔調稍微有點做作,其他還是很不錯的
评分特彆喜歡這個結尾,死亡、榮耀、女人,成長、證明、批判的衝突在這裏故事的背景下發展得非常自然,也依舊有三島文字裏的美。我有時候甚至會好奇怎麼用日文寫作也能寫得這麼美。
评分瑰麗,潮濕,稀薄,苦澀。讀到最後背脊發涼又驟然而止的敘述,謹慎地漫開來。阿登的窺視不斷插入龍二與母親在小樹林和小攤邊的霓虹燈裡帶著微妙遊曳感的感情線中,而黑暗的抽屜是阿登的容身之所,這裡與赤裸的宇宙接壤,是他永遠無法背離之處,使他置身於海洋與沙漠的邊際。 接近尾聲時「阿登的臉跟其他少年的臉模糊一片」,這裡有很奇怪的曖昧。渾濁的海浪,苦澀的榮譽,無法咀嚼的幻夢吞沒著龍二曾與阿登共通的珊瑚礁暖海;他們共同擁有汽笛的警示與大海的榮耀都將被「弒父」之舉所閹割。 兩部分交錯著鼕夏的轉換、稀釋與對立。夏日的殺貓潛藏著對龍二所處極刑的伏筆。貓體那光滑而毫無錶情的內部,宛如一處水麵,冰冷而無波瀾。而鼕日之弒,灼熱的浮雲包裹著龍二,六個未滿十四歲的水手要把他們的船拖入死亡之海,冷靜卻潮濕。
评分對海的描述太迷人。從某個山坡望去,海不過是條燉乾瞭的藍色綫條。有時,海又是深藏著榮耀與太陽的世界黑暗。海也許是少年流血的心?——“大海應該多少加以原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