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德意志的另一行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朱维毅
出品人:
页数:3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1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00275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二战
  • 历史
  • 德国
  • 回忆录
  • 纳粹德国
  • 納粹
  • 罪责问题
  • 世界史
  • 德意志
  • 历史
  • 战争
  • 反思
  • 人性
  • 悲剧
  • 民族
  • 记忆
  • 文学
  • 思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展现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知识领域,其中包括德军的新兵生活、德国战俘经历、战地家信和家属寻亲、女性在战争中的命运、国际法对德军战时行为的影响、德军对游击战争的质疑和对策、战争难民的逃亡境遇、德国老兵的反思和反战立场。作品中不仅包含了对德国历史罪责的思考,也揭示了英、美空军屠杀平民的“面积轰炸”、美军的有计划的大面积虐俘、苏军在反攻时的群体掠夺和强奸行为。作者以40万字大手笔的真实访谈录,300幅视角独特、极具冲击力的战争图片构筑出一部罕见的全面反思“二战”的反战类纪实文学作品。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维毅,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籍贯江苏,长于北京,“老三届”初中生,1980年考取研究生,1988年赴德留学,1992年在柏林工大获博士学位,其后开始了“工——商——文”三级跳,其发表作品多涉及中德间的文化互动。本书即是作者利用在德国生活的近20年时间,采访许多“二战”老兵,查询大量的“二战”史书、档案和资料,完成此书。

目录信息

代序(1)
前言(1)

第一章 国家在召唤
崛起
义务——无法选择
为“保卫祖国”而战

第二章 走向军营
铁打的营盘
军官苗子
“纯爷们”的烦恼

第三章 血肉之搏
“大德意志师”一兵
永恒的伤痛
小连长
重创

第四章 硝烟轶事
败军的“杰作”
好运大兵
命运路线图
恐高的飞行员
画笔写春秋

第五章 纳粹卫队
我们是“多国部队”
曾经骄傲
精英梦破
恐怖双闪电

第六章 孩子兵
临危受命
“婴儿师”的覆灭
教授的往事
在战火中成人
海岛小兵

第七章 燃烧的家园
火从天降
后方少年的记忆
小城之灾

第八章 战乱中的女性
国防军女助手
按计划成长
妻子在后方
大逃亡

第九章 “卖国”英雄
大将之家
是英雄还是叛徒?
独目刺客之沉浮

第十章 铁丝网记忆
“莱茵大营”之谜
目标——西伯利亚
穿越炼狱
人性的光辉

第十一章 远方回声
阵亡通知书
前线寄来的遗书
伏尔加河畔的追寻

第十二章 解放者
从“卡廷惨案”到大驱逐
胜利之师在行动
战利品——女人

第十三章 另类解读
德军面面观
国防军之罪
“澄清派”的追问
《游击队之歌》

第十四章 再生之路
从“零点”开始的日子
精神的崛起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写得不是很好。对老兵的访问,感觉确实如口述历史,没有系统,说到哪是哪,比较松散。但还是存在一些我们不知道的史实,和看问题的角度,这是很有意思的。 也不用我多说,第三帝国和天朝,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对此我想起那本更好看的《弯曲的脊梁》。 摘录: -----...  

评分

在豆瓣上看到过一片文章,说意大利军队在二战期间“二”得不行,在本书中也有表现,1945年一个营往德国回撤的时候经过意大利一个小城,两个老兵潜入城内找到了一个当地的居民来带路进城,问他城内驻扎的是哪国的军队,居民说城内的是意大利的军队,德军急于撤退当晚500多人...  

评分

书的内容很不错,我很佩服作者的耐心,要一个一个的采访老兵,这个过程一定非常的艰难漫长,而且书中的一些老兵已经去世了,所以这些资料真的相对的珍贵,跟大部分一边倒的历史书相比能了解到不一样的观点,这让我很有兴趣读下去。总结一下几点心得: 1 二战结束后只有德国一...  

评分

https://www.yooread.net/5/173/3609_3.html 图中文段 摘自寻访二战德国兵 第十二章胜利者的丑闻 2000年4月(请注意这个日期),两位历史学家就此在德国现代历史学院的季刊Vierteljahreshefte für Zeitgeschichte上,发表了题为《斯大林的纵火者训令,一份伪造的文件》的文章...  

评分

我阅读本书几乎是一气呵成的,虽说通篇都是作者与被寻访“二战”德国老兵的谈话,但字里行间不乏有令人震撼、感慨、启发和欣喜的语言。老人们频频被提及的战后反思陈述完全自然而然,身为局中之人却能客观地看待历史实为难能可贵,这也许与德意志民族严谨扎实的待人接物作风密...  

用户评价

评分

四星半。生活史+反思复盘。一些见解深得我心:二战是由德国和苏联共同发动的,苏联却在战后脱罪并把侵略的波兰领土转嫁到德意志东北但泽。德军侵苏不完全成立,当时苏军也准备侵德(苏军备完全是进攻非防御模式,故无战略纵深初期一溃千里)。

评分

文字能让我回到过去,到达未来,更让我珍惜今天度过的每一秒钟。 德国是我向往的国度,因为足球我开始对这个国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不服输的精神,那种团队协作的壮举,让我信服与热血沸腾。 当然从彪悍的球员身上便感到德国在二战时的战斗力多么的强大,这个做事精细、懂得服从的国度,印在我脑海中的除了坚韧还有残忍。二战影片《辛德勒的名单》《D日》《拯救大兵瑞恩》《帝国的坠落》几乎从战胜者,或者受害者的角度留给了我对德国历史的片段性的记忆。 而这本文字流畅的书却从德国二战经历者的角度重新给了我另外一种大众炮灰的感受。普通炮灰的我们都是历史的尘埃,我们是历史的经历者但是也是承受者。文中多出触动了我有点脆弱的心灵,但它是一本访谈录式的书籍,可以看书那段历史有多么强大的穿透力。 历史的文字是那么沉淀,值得人深思

评分

其中对比德日两国的态度是夹杂的私货。

评分

战前带来的是欢欣鼓舞的狂热,战时带来的是暗不见底的毁灭,战后带来的是看清人性的镜子。但战争终将存在,并一直存在下去,因为人性。

评分

读完“第三帝国兴亡”后,接着读这本“第三帝国个人口述史”,体会更切肤,莱茵大营、少年军、帝国劳动役、军邮、战争罪责......这些以德军和德国人视角提供的往事,以往都极为鲜活,对战争之痛之恐惧,堪比萨杰的那本真真假假的回忆录。此书也难得地批评了国内以二战德军为时髦和偶像的娱乐心态。如果把作者那些空洞和较“水”的感叹议论去掉,仅以肃杀朴实笔调呈现,更佳。不过,新版做到这样,也很难得了。照片使用上很大胆,拿到了很多一手资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