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红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负盛名,且至今影响巨大的女作家之一。其命途多舛的短促一生大部分时间在战争的驱遣下辗转流徙,从异乡奔向异乡;而在不到十年的创作中,她留下了《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等传世名著。本书叙述了她那令人叹惋、带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文字细腻、精致,对传主不同时期心理的体察精到、入微。同时,本书作者在全面占有大量而翔实的史料以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良好的学术训练,以独到的眼光予以观照,澄清了此前萧红研究中的诸多讹误。
先看了林贤治的《漂泊者萧红》,所以对萧红的生平不算陌生。但是看完葛浩文的版本,感觉这才是传记的样子。记叙、评述、引用,尽管事无巨细——父亲是否亲生的争议,小学同学的名字等等——但是不觉得累赘,所有的评述都有出处,真的很佩服作者。 作者在其中的《哈尔滨版序》中...
评分没有比萧红更面目模糊的了。 肇因是她自己下笔也始终是一团模糊,她很少肯定地表达自己,并不是其他作家惯常的“我”“我”“我”的角度。她不是这样看世界,于是特别。她始终是年幼的角度,静观,并被所观察的世界忽视着。连带她写的句子,有时让我觉得读着像幼女气不够,断...
评分1911年的端午节,萧红出生于东北小城呼兰镇。呼兰,在地图上只不过是哈尔滨附近的一个小圆点,如果不是因为萧红的《呼兰河传》,可能人们无从知道它的存在。终日流淌的平静的呼兰河,作为松花江的一个支流,默默地依稀穿过小镇,见证着在这个平凡的东北小镇生活着的人们的喜怒...
评分葛浩文的这本传记材料相当丰富,观点也很中肯。以下不是针对此书的书评,只是我对萧红人生经历的随感。 怎么说呢,萧红真是一个很难简单描述的人。我倒是觉得文艺女青年的标签对她而言不太合适,她其实更像是个“宅女” 。虽然她似乎一直以坚强、独立乃至抗争的姿态为人们知晓...
工具书吧,就是把生平简单的罗列出来了,在日本她写:“生命为什么不挂着铃子,不然丢了你,怎么感到有所失”;死的时候最后一句话是:“我一生最大的痛苦和不幸都是因为我是个女人。”
评分悲苦
评分都说情深不寿,慧极则伤,但颠沛流离的窘境里,作谦谦君子几人能够?何况娜拉或者萧红有追求自由的意志,却没做好对自由的负担,这一点左棍丁玲投靠组织,还是张爱玲独自承担都来得成熟。叹萧红的才情,叹她的游移,叹她追求无力负担的自由,叹她在乱世的漂泊没有一个真正的家。
评分命运多舛的一代才女。越发讨厌他身边的那些男人,尤其是萧军!
评分“逆来顺受,你说我的生命可惜,我自己却不在乎。你看着很危险,我却自己以为得意。不得意怎么样?人生是苦多乐少。” 能有多少纯真和勇气,豁的出去,受的下来,还热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