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如何讀,為什麼讀》是布魯姆在年近古稀時齣版的一本個人化的導讀著作,這位閱讀大師、智慧老人、經典的經典讀者為我們正本清源,梳理西方不朽作品,談論他從童年到晚年喜愛的詩、小說、戲劇。本書可以說是《西方正典》的互補版,已讀過《西方正典》的讀者,可在這裏再探索和再發現西方正典,以及再接受布魯姆的批評能量;初次接觸布魯姆的讀者,則可從這裏開始,踏上尋訪和分享西方正典的旅程。
導讀:
他是批評界的巨人……他對文學的熱忱是一種令人陶醉的麻醉劑。
——《紐約時報雜誌》
讀哈羅德·布魯姆的評論……就好像在讀石火電閃般的經典。
——M.H.艾布拉姆斯
哈羅德·布魯姆是我們時代文學批評界的領軍人物……他激活瞭他的文學批評,將自己的滿腔熱情傾注其中。
——《衛報》
哈羅德·布魯姆(1930— ),當代美國著名文學教授、“耶魯學派”批評傢、文學理論傢。曾執教於耶魯大學、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等知名高校。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詩歌批評、理論批評和宗教批評三大方麵,代錶作有《影響的焦慮》(1973)、《誤讀之圖》(1975)、《西方正典》(1994)、《莎士比亞:人的發明》(1998)等,以其獨特的理論建構和批評實踐被譽為“西方傳統中最有天賦、最有原創性和最有煽動性的一位文學批評傢”。
读任何文学评论,都要留意评论者自己的背景、取向和风格,这样我们才不会迷失在评论中。没有任何一种评论是“纯粹”的。伊格尔顿对布鲁姆《如何读,为什么读》这本文学评论书的评论值得一读(http://site.douban.com/106910/widget/notes/1949132/note/138867580/)。无论你是...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是因为书名吸引买的这本书。一直沉迷读读读,到底读到了什么,看到别人精妙的读书感受总是羡慕的,我怎么就这么不求甚解呢?到底是没有系统读书训练只看个过程,只读到皮毛,所以对指导阅读的书就很好奇。作者又是知名高校的教授,译者也很有名气,学写下没错的。 这...
短篇分為契訶夫—海明威模式和卡夫卡—博爾赫斯模式;長篇分為莎士比亞—塞萬提斯模式;狄金森和埃米莉·勃朗特本質上的相通;莎士比亞的果殼之王;《白鯨》的末世論、啓示寓言;個人覺得翻譯不甚理想,個彆詞匯如“視域性”頻頻齣現,不解其意,影響讀感。
评分啊!敢情是寫西方正典的那個淫!
评分寫的很棒,就是序文有點傻,把修辭當做瞭實際語言,這個做翻譯序的人水平之低,平生未見。。。關於布魯姆的確是有一套自己的理論在裏麵:孤獨和自我應該是讀書者必知。小說自身的進程和人物自我的聆聽。難讀不小的東西,開始還以為是一個小白書,後來纔發現是一本專業化很強的體係化的獨創性的東西。讀完這本書,我纔發現自己很多書根本沒有讀懂!!!
评分讀多瞭布魯姆的東西,會發現他平易近人的部分像葉嘉瑩一樣存在繞圈圈的重復,他理論的部分又看的我煩躁不已,本書的第二章,即論詩的部分,個人覺得不如王敖收錄加翻譯的《讀詩的藝術》裏的那一篇。但是,他實在是太齣色的扮演瞭一個引路人的角色,“視域”大概是我今年學到的最重要的概念,還有美妙到極緻的丁尼生,湯姆·奧貝德蘭,惠特曼,他對浪漫派自始至終的熱愛點燃我的熱情,從來沒有覺得英詩這麼偉大。最重要的就是,我再次明白,紮紮實實的讀,去擁有一首詩,一本小說,是多麼美好的事情。
评分譯得真不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