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程

高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清华大学
作者:马连华 编
出品人:
页数:169
译者:
出版时间:2010-9
价格:3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30223617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高等教育
  • 高职教育
  • 教师培训
  • 教育理论
  • 职业教育
  • 教学能力
  • 课程设计
  • 教师发展
  • 教育心理学
  • 教学方法
  • 教育管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高职教师教育理论知识培训教程》内容简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质量目标实现的程度。高质量的教育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源于教师教育和教师培训。

作者简介

马连华,研究员。1957年生于天津塘沽;1974年随知青“上山下乡”大潮到宁河县插队至1979年返城;1980年至1998年期间,先后完成了大学汉语言文学、经济管理以及研究生经济法专业的学习。曾担任中共塘沽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塘沽区广电局局长等职务,现任天津滨海职业学院院长。主持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子课题一项(获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子课题一项。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著有《学步集》、《柔性契合 动态优化教学模式》等专著。

目录信息

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法规基础知识第一讲 教育法的基础知识 1.1 教育法的含义与特点 1.1.1 教育法的含义 1.1.2 特点 1.2 教育法坚持的基本原则 1.2.1 平等性原则 1.2.2 公益性原则 1.2.3 终身性原则 1.3 教育法的体系 1.4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 1.4.1 教育权 1.4.2 公民的受教育权 1.4.3 教育权与受教育权的相互关系是相互依托的关系 1.5 教育权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5.1 教育权主体 1.5.2 教育权主体之问的相互关系 1.6 教育基本制度第二讲 高等学校几个热点法律问题案例 高等教育学、高等职业教育学基础知识第一讲 高等教育学基础知识 1.1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学及相关概念 1.1.1 什么是高等教育 1.1.2 什么是高等教育学 1.1.3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任务、意义 1.2 高等教育中的大学与高职高专院校 1.2.1 大学内涵与本质 1.2.2 高职院校的创立和内涵 1.3 明确几个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运行的概念 1.3.1 高等教育自身的运行 1.3.2 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念模型 1.3.3 高职与高专在运行上两者如何区分 1.3.4 高职运行的1221培养模式 1.3.5 高职运行趋势第二讲 教师职业 2.1 教师职业的性质和地位 2.1.1 关于职业 2.1.2 关于专业 2.1.3 教师职业的性质 2.1.4 教师的地位 2.2 高职教师的内涵 2.3 高职教师的使命 2.3.1 培养现代高级职业技术人才 2.3.2 育人为本塑造精神 2.4 高职师资情况 2.5 高职教师的思想理念和教学实践 2.5.1 树立明确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 2.5.2 提高对所任专业课程的整体认识水平 2.5.3 研究整合符合中国国情和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模式 2.5.4 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2.5.5 切实提高“双师”素质 高等职业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第一讲 高等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1.1 心理、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及相关概念 1.1.1 什么是心理 1.1.2 什么是心理学 1.1.3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1.2 教师良好的心理特征 1.2.1 教师角色及心理品质 1.2.2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1.3 高职学生思想与心理特点 1.3.1 社会矛盾引发心理失衡,学生自我实现意识欠缺 1.3.2 缺乏对文化课的兴趣,学习目标和动力明显不足 1.3.3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遵守组织纪律意识淡薄 1.3.4 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思想政治观念不成熟 参考文献第二讲 教师的社会认知 2.1 引子 2.2 教师的社会认知 2.2.1 社会认知 2.2.2 教师社会认知 2.3 教师社会认知偏差 2.3.1 教师教学中的心理效应 2.3.2 教师的归因偏差 参考文献第三讲 师生沟通的艺术 3.1 师生沟通与教育效能 3.1.1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 3.1.2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教育能力 3.1.3 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3.2 师生沟通的内涵 3.2.1 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 3.2.2 教师发出的信息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3.2.3 教师开始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 3.2.4 沟通应该是师生双向的 3.2.5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反馈和回应中判断沟通是否成功 3.3 有效促进师生沟通的基本条件 3.3.1 同理心 3.3.2 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 3.3.3 接纳与尊重学生 3.4 师生沟通中常见的错误与障碍 3.4.1 命令、控制、指挥 3.4.2 警告、威胁 3.4.3 训诫、说教、说“应该”和“必须” 3.4.4 过度忠告或建议 3.4.5 中伤、归类、揶揄 3.4.6 给予泛泛之词 3.4.7 不愿积极地聆听 3.4.8 强加十人 3.4.9 随意指责和批评 参考文献:第四讲 教师自我心理成长 4.1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4.1.1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4.1.2 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对教学水平的影响 4.2 当前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 4.3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原因 4.3.1 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因素 4.3.2 来自于学校管理的因素 4.3.3 来自于学生的因素 4.3.4 学校的人际关系影响教师的心态 4.3.5 来自于教师个人的因素 4.4 教师职业压力的心理调适 4.4.1 压力的定义及反应 4.4.2 活动:觉察压力 4.4.3 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 参考文献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基础知识第一讲 人民教师应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1.1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1.1.1 职业与教师职业 1.1.2 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1.1.3 教师为本,师德为魂 1.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途径 1.2.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2.2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2.3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境界 l.3 加强师德修养,坚守教师精神家园 1.3.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1.3.2 加强师德修养,坚守教师精神家园第二讲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价值的实现与幸福 2.1 解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1.1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1.2 解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1.3 教育案例 2.1.4 给教师的建议——摘自《全球教育展望》 2.2 高等学校教师价值的实现与幸福 2.2.1 教师的价值实现 2.2.2 教师的价值实现与幸福的关联 2.2.3 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意义 2.2.4 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因素 2.2.5 培养教师职业的幸福感 2.2.6 创造和享受教育的幸福 参考文献第三讲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及其养成 3.1 引子 3.2 道德的一般规定性 3.2.1 道德的基本含义 3.2.2 道德的力量 3.2.3 道德的主要特点 3.2.4 道德的主要功能 3.3 职业道德的一般规定性 3.3.1 职业道德的含义 3.3.2 职业道德基本规范 3.4 教师职业道德 3.4.1 教师职业道德及特点 3.4.2 教师职业关系中基本道德要求 3.4.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思考与任务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实证研究报告1.1 高职校本培训的理论1.2 高职院校校本培训的内涵与特征 1.2.1 高职校本培训的内涵 1.2.2 校本培训的特性1.3 高职校本培训需求分析 1.3.1 学院发展规划的需求 1.3.2 学院师资及培训现状 1.3.3 基于教师知识及岗位的任务分析对校本培训的需求分析1.4 校本培训组织管理与实施 1.4.1 设计校本培训方案 1.4.2 管理与实施1.5 完善校本培训评估体系 1.5.1 一级评估是受训者的反应 1.5.2 二级评估是受训者的学习 1.5.3 三级评估是行为变化 1.5.4 四级评估是产生的效果1.6 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本培训文化 1.6.1 校本培训文化 1.6.2 高职教师文化1.7 校本培训实践的启示 1.7.1 学院领导是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指导人 1.7.2 提升教师发展专业的积极主动性参考文献附录A 调查问卷附录B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校本培训文件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