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校史(上下)

蘭州大學校史(上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蘭州大學齣版社
作者:張剋非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09-9
價格:15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1103475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張剋非
  • 校史
  • 待購
  • 曆史
  • 蘭州大學
  • 蘭州大學
  • 校史
  • 高等教育
  • 中國高等教育
  • 西北地區
  • 曆史
  • 教育史
  • 學術研究
  • 建校史
  • 地方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蘭州大學是設立於1909年的一所百年老校。為慶賀蘭大百年華誕,2009年9月由蘭州大學齣版社齣版瞭由張剋非主持編寫的《蘭州大學校史》上、下編。其上編由張剋非、劉繼華撰寫,全麵反映蘭大1909至1976年的曆史,全書以時間先後為“經”、以學校各個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為“緯”,按照學校在清末的設立、在民國時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各個重要的發展階段。

著者簡介

張剋非,1956年5月14日齣生於新疆哈密,籍貫河南伊川。1982年7月,獲蘭州大學曆史係學士學位;1985年7月畢業於蘭州大學曆史係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後,曆任講師、副教授;為本科生主講“中國近代史”、“公共關係學”等課程。1996年獲甘肅省第二屆高校青年教師成纔奬,1997年獲甘肅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奬;1998年取得中國近現代史專業碩士導師資格,2002年被評為學校優秀黨員、師德標兵。2004年擔任曆史文化學院近代中國研究所所長、教授。2013年6月起任蘭州大學博物館館長。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蘭州大學的前身——甘肅官立法政學堂在清末的建立(1902—1912)/001
第一節19世紀後期的甘肅社會與文化教育/001
一、曆史上甘肅的興替/001
二、19世紀後期甘肅的戰亂與災荒/005
三、左宗棠督甘與傳統教育的恢復/006
第二節 清末新政與甘肅近代教育的起步/007
一、新政對甘肅教育的影響/008
二、甘肅教育的轉型/009
第三節 甘肅官立法政學堂的教學/014
一、新政中的司法改革與甘肅法政學堂的設立/011
二、甘肅法政大學的教學/014
三、辛亥革命時期的甘肅法政學堂/015
第二章 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1913—1928)/018
第一節 蔡大愚與甘肅法政專門學校的創立及其初期的發展/019
第二節 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的發展/022
一、法政專門學校的師資情況/023
二、法政專門學校的教學與管理/030
三、法政專門學校的辦學經費/039
第三節 甘肅公立法政專門學校與甘肅地方社會/044
一、法政專門學校師生與甘肅護法運動/044
二、法政專門學校學生參與的愛國運動/046
第三章 蘭州中山大學和甘肅學院(1928—1945)/049
第一節 20—40年代的甘肅社會/049
一、20年代後期的甘肅政局與天災人禍/049
二、30年代前期的甘肅/053
三、抗戰時期的甘肅/055
第二節 蘭州中山大學的建立與演變/055
一、蘭州中山大學的建立/055
二、相繼更名為甘肅大學、甘肅學院/057
三、鄧春膏與蘭州中山大學、甘肅大學的曆任校長/058
四、蘭州中山大學、甘肅大學的管理機構/059
第三節 蘭州中山大學、甘肅大學的教學及學生活動/060
一、專業設置/060
二、教師狀況/061
三、學生狀況/065
四、學校齣版的刊物/067
五、學校師生的愛國活動/069
六、該時期學校麵臨的主要睏難與經費問題/069
第四節 艱難睏苦中前行的甘肅學院/074
一、甘肅學院從省立到國立的轉變及其院長、行政機構/074
二、學院的專業設置/079
三、學院的附設機構/087
第五節 甘肅學院的教師與學生/090
一、甘肅學院教師數量、學曆和職稱變化/090
二、甘肅學院的辦學經費和教師的待遇/095
三、生源變化與畢業生的工作去嚮/102
四、學生的管理與訓育/105
五、奬學金、戰區學生貸金和津貼/108
第六節 甘肅學院師生的抗日愛國活動及社會服務/111
一、甘肅學院師生的抗日愛國活動/111
二、甘肅學院師生的社會服務工作/116
第四章 國立蘭州大學的設立與發展(1946—1949)/119
第一節 國立蘭州大學的籌建/120
一、國民政府建立蘭州大學的起因和意義/120
二、辛樹幟校長及其建校過程中的努力和貢獻/121
第二節 國立蘭州大學的院係設置及師資力量/125
一、蘭州大學的院係設置/125
二、蘭州大學的教師陣容及著名學者/131
三、學校教職員工數量的增長/139
第三節 招生規模的擴大與學生的管理/140
一、招生規模的擴大/140
二、學校生源的變化/145
三、學生訓育製度及管理/147
第四節 辦學條件的改善與爭取經費、補貼的努力/149
一、圖書與實驗儀器的購置/149
二、蘭大校捨的改擴建/152
三、學校爭取經費和教職員生活補貼的努力/157
第五節 蘭州大學的學生活動及中共組織在學校的影響/158
一、蘭大學生活動的興起/158
二、學校中共組織的建立及對學生運動的領導/160
三、蘭大學生的“反飢餓”鬥爭及幾次學潮/161
四、抵製西遷,迎接蘭州解放/165
第五章 新中國建立初期的蘭州大學(1949—1952)/167
第一節 接管工作和蘭州大學校務委員會的成立/167
一、蘭州大學的接管工作/167
二、蘭州大學校務委員會的成立與校政改革/171
第二節 全校師生的政治學習與思想改造/173
一、組織各種政治學習/173
二、響應抗美援朝運動/175
三、參加土地改革運動/176
四、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176
五、批判電影《武訓傳》/184
第三節 建立新型的教育教學製度/185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張老師在書的前言中感慨 “丹青難寫是精神”,確實是寫史的難處。並不是所有珍貴的細節都可以查考,反而是連篇纍牘的文件常常在著者麵前讓人無法迴避,多少鮮活的瞬間就這樣離我們而去瞭!尤其是下編齣現大麵積羅列比較枯燥,大概隻適閤需要查找某種資料的時候用到。然而作為一部存史的書,對於榆中校區的土地到底花費幾何都無記載,不知道是還是寫史的年代太近而無法寫齣,還是章節作者認為並不重要便沒有用心搜索,甚至隻看檔案館各種來來迴迴的公文在寫書……不過下編應該不是張老師所作。

评分

2009

评分

2009

评分

張老師在書的前言中感慨 “丹青難寫是精神”,確實是寫史的難處。並不是所有珍貴的細節都可以查考,反而是連篇纍牘的文件常常在著者麵前讓人無法迴避,多少鮮活的瞬間就這樣離我們而去瞭!尤其是下編齣現大麵積羅列比較枯燥,大概隻適閤需要查找某種資料的時候用到。然而作為一部存史的書,對於榆中校區的土地到底花費幾何都無記載,不知道是還是寫史的年代太近而無法寫齣,還是章節作者認為並不重要便沒有用心搜索,甚至隻看檔案館各種來來迴迴的公文在寫書……不過下編應該不是張老師所作。

评分

2009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