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迪·J.達比 人類學博士,耶魯大學土地研究項目博士後訪問學者,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學院的曆史保護碩士。達比獲得過富布賴特基金、歐洲研究委員會、溫納—格倫基金會、紐約州藝術委員會等的資助,齣版過論述美國風景的著作,近期作品論述風景與澳大利亞原住民的集體記憶。她現居住在紐約市,在一所獨立學院教授人類學與曆史學。
本書是一項跨學科研究,涉及1750年至今的廣闊時段,考察瞭風景在曆史階級關係和民族認同形成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全書分文化錶達、政治內容和民族誌三部分,論及風景區的立法史、風景進入權與政治進入權的衝突或互動、交通運輸體係與景區環境保護的關係、圍繞景區開發和土地使用展開的博弈、隱匿在風景裏的權力關係等。多重視角相映成趣,在學術視野和方法上都具有啓發性。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前半本很好,特彆是第一章很好,到後麵就有些斷裂瞭。一旦加入量化研究和訪談,往往是這個怪樣子。
评分比前兩本好,話題有意思,但還是寫得混亂。
评分兼有《人類與自然世界》《風景與西方藝術》《鄉村與城市》主題:英國現代化背景下重組時空、發掘自然、製造風景、定位自我、發明傳統/英國性。更凸顯社群運動、階層分化視角和參與觀察乃至口述方法。缺乏《風景與記憶》的博大和《懷舊與未來》的深沉。譯筆齣色,偶見專業小誤
评分(前兩部分)討論湖區在18世紀到20世紀由無人之地成為英國重要景區過程。文化賦值在印刷資本主義下使湖區由空間變為地方。之後,湖區與峰區成為「倫敦文化」生產對象,成為文化精英展現民族認同的空間,卻也吊詭地成為階級文化差異的重要空間。cf.《尋找如畫風景》
评分《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和《日本風景論》裏麵也指齣瞭“風景”的研究問題。客體一直存在,隻是看風景的人視野産生瞭變化,使日常生活變為獨特的“風景”。尤其是現代社會中的“文化景觀”被重新建構,“日常生活”也開始被消費和僞裝成一種獨特的風景綫,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概念對一些曆史事實的結果重新評估,說明這是一個有意義的課題。【展望/再想象風景、展望/再想象共同體、附錄:調查問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