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於七十年代的清華土著
從幼兒園至研究生
足不齣院接受瞭二十二年一站式教育服務
--
經過三年朝九晚五的消磨
本著“若為自由故,什麼都可拋”的精神
決意重新找迴漸行漸遠的生活情趣
--
崇尚淳樸自然,愛好繁多
曾或仍從事的行當包括:
編輯、程序員、翻譯、足球裁判等
--
現主要身份為自由教師
教小學奧數、中學物理
教大學生彈吉他
兼具冷靜客觀的求真態度,和飽含人文情趣的想象力與筆觸,這本書是關於奧數的、關於培訓班的、關於教育的,也是關於人生的、關於社會的、關於幸福的。
教育是一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話題,可是,要想說清楚教育的問題,必須從教育所承載的所有這些意義上說起。教育的不盡人意,近年來被簡單的歸因於“培訓班”,“應試教育”,或“體製”,或“腐敗”。事實果真如此嗎?今天的大多數人都相信,這個世界會一天比一天更好,而科技會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福祉。事實果真如此嗎?我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你同意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那麼,為什麼我們孜孜追求,卻離幸福越來越遠?
作者現在是一位自由教師,從清華幼兒園到清華研究生,縱綫的“單調”之下是橫綫的充盈。奧數、物理、吉他、足球……詠鵬以旁人不具備的立體感帶我們深入淺齣地去看,無可逃脫的培訓班上的孩子們,到底是怎樣活著,他們的健康、快樂,跟奧數班、跟考試、跟社會,到底是什麼關係?本來天真爛漫、充滿好奇的孩子們,是怎樣倒瞭學習的胃口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傢長、學校、課本、廣告、社會,是怎樣成為殘害孩子的共犯的?
作為這個大城市裏已不多見的傢鄉守望者,他也帶我們看到瞭同一個地方、二十年、兩代學生的變化。所謂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尤其是商品社會的病態結構,如何讓我們遠離生活的真諦、幸福的根本。作者用文理兼修者獨有的嚴謹與感性,為中國社會的盲目進取畫下瞭重重的問號。
好消息是,我們每個人都不該是引頸受戮的盲從者。在本書的第三部分,作者力圖帶領我們走齣每天撲麵而來的廣告和財富故事,找到原本屬於自己和孩子的輕鬆和幸福。希望每一個傢長和有心人都會微笑著看到那縷迷瘴中的陽光。
熵的观念。 低碳生活是很美好的愿景,但不等于低熵。 低碳是在科技高速发展的追求下人类的一种弥补措施,而低熵确是从根本上指出高速科技直接的指向是只能是整个生态的必然无序。 我们古代文明早已经对熵这个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近代中国在西方科技的...
評分读这本书,吸引我读下去的是可以看到听到作者的心声。这是一个还没有孩子但是可以触摸到孩子心灵的老师,一个在闹市里行走却可以如鸟儿一样飞翔在喧嚣之上的心,是一个踏步原野上却已融入自然中与天地万物共呼吸的心。本来我们就是这样的人类而已。一个研究自然科学的人,...
評分一本好书总能启发人思考,而我,庆幸自己读到了这样一本优秀的书,他让我能有机会回头看自己这二十年短暂的生命都经历了些什么。 20年前的1990年,动荡刚刚平静的年代,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县城,父亲是平凡的职工,母亲是个体户,他们都是善良辛勤的人,他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
評分大学都毕业了,我还是会时不时回想起我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整个学生生涯。即便是从头至尾的当事人,我仍然觉得那漫长的学生时代留给我太多谜题。没有认清这些谜题,为这些谜题找到一点点解答,就有裹足不前的感觉——它们必定会以相似的逻辑不同的面貌再转回到我面前。我有一个就...
評分本书可以说是作者身、心、灵细腻谱就的一首引导我们由社会表象看向其本质的耐人寻味的人性之曲。欣赏此书时,你可以从作者淳朴但丰富多采的工作、生活和娱乐中聆听到一种犀利视角下的别样弦音: 那是与孩子们天生的自由性情格格不入的干扰污染了的快乐、苦恼、挣扎甚至屈服; ...
作者的身份使這本書很有可讀性。
评分“熵增加原理”“科技和物質解決的都是局部問題,但同時增加瞭整體的負擔和工作量。我們越是想要追求有序,就越是會大量地製造無序,而這些無序又會成為巨大的工作量擋在我們追求有序的路上。”
评分有序是以更大的無序為代價的。解決瞭一個問題,會有更多的問題冒齣來,隻是時間早晚而已。
评分兩頭好,中間有點“跑題”,算是一個業餘輔導課老師的感言吧,對啓濛小朋友的數學思維有參考價值。
评分本年度最深刻最具人文關懷也最冷靜的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