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

中國古代的「忠」論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作者:佐藤將之
出品人:
页数:242
译者:
出版时间:2010-6
价格:14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0229936
丛书系列:臺大哲學叢書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先秦史
  • 佐藤將之
  • 海外中国研究
  • 政治学
  • 社会学
  • 荀子
  • 汉学
  • 中國古代
  • 思想史
  • 儒家
  • 道德觀
  • 政治倫理
  • 傳統文化
  • 價值觀
  • 經典研究
  • 歷史哲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書構畫「忠」概念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的演變,並嘗試藉此闡明其功能與特質。在春秋到戰國早期的政治思想中,「忠」和「忠信」概念對於國家社稷的生存幾乎是最高價值,而且到戰國中期更具有涵蓋「天下」的普遍性。然而在戰國中期以後,道家與稷下思想家如慎到等人開始批判「忠」的價值,並且將原本以道德動機為主要內涵的「忠」概念、轉變成以個人利益為主要實踐動機的「忠」概念。面對此趨勢,戰國晚期的《荀子》和《呂氏春秋》都試圖重新界定「忠」對國家運作的正面價值,而《韓非子》雖然基本上接受稷下學者之「反忠論」,但還是肯定「忠臣」是國家社稷安定的關鍵角色。本書也對中日韓及歐美學者過去研究「忠」概念的成果有詳細評述。

作者简介

佐藤將之(Sato, Masayuki)

1965年日本川崎市生。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博士。現為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先秦政治觀念」、「荀子哲學」以及「東亞比較思想史」。著有《The Confucian Quest for Order: The Origin and 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Thought of Xun Zi (荀子禮治思想之研究)》(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lishers, 2003);以及〈掌握變化的道德──荀子「誠」概念的結構〉(《漢學研究》,27-4,2009)等論文。

目录信息

自序
序論
第一節:本研究的緣起暨目的
第二節:過去「忠」概念的研究評述
第三節:本書的研究方法
第四節:本書的結構
第一章:「忠」論之崛起──「國非忠不立」
引言
第一節:關於「忠」概念起源的四種看法
第二節:《國語》之「忠」暨「忠信」觀──國家生存之關

第三節:《左傳》之「忠」暨「忠信」觀──向社稷(政治
共同體)的「忠誠」
第四節:中山王墓銘文之「忠」暨「忠信」觀──貢獻社於
稷之人才之人格
第五節:《論語》之「忠」暨「忠信」觀──統治層成員個
人之倫理
小結 71
第二章:「忠」論之展開──「服忠用信則王」
引言
第一節:戰國中期「臣德」之「忠」
第二節:戰國中期「君德」之「忠」和「忠信」
第三節:作為《孟子》王道政治思想來源之「忠信」
小結
第三章:對「忠」批判的崛起──「忠盈天下,害及其國」
引言
第一節:《戰國策》之「忠」觀
第二節:《莊子》與《列子‧楊朱》之「忠」觀
第三節:稷下學者之「忠」觀
小結
第四章:「忠」論之重訂──「忠於濁世難」
引言
第一節:《荀子》的「忠」暨「忠信」觀
第二節:《呂氏春秋》之「忠」觀
第三節:《韓非子》之「忠」觀
小結
結論
【附表】先秦西漢文獻中的「忠」「信」「仁」「義」
主要參考書目
人名索引
語句索引
引用文獻索引
作者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讨论春秋战国时期“忠”与“忠信”两种概念的演变及思想意义。其实越是早期的观念史演变越难搞清楚,本书的基本方法,是将古书出现的“忠”进行量化统计,然后再逐字逐词讨论其内涵,但也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春秋战国时代文献较少,以部分诸侯国的思想家说法指代整个时代十分危险,第二文献成书版本问题,能否代表其时代也不无疑问,如孔子中夹杂的其门下生的思想(本书提到的《论语》“忠”为曾子的思想),第三倒放电影,易以今人观念替代古人观念,特别在追溯“忠”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中哪个字词可以是为后世的“忠”字,其实很难断定,本书提供了一些看法,但也只能做一家之言,不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忠非纯粹后世的忠君思想,这应该是常识,或许对外国人和普通人并非如此。另部分学者将“忠”的兴起与战国国家论捆绑,其实有些一厢情愿,仍属倒放电影

评分

日本人,荷兰拿到博士学位,台湾大学任教,可见语言功夫是很厉害的。仍然是日本学者的细腻。“忠”这个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社稷共同体的情感变种,而且本来以“义”为旨归。后世“义”的成分稀薄,“忠”也渐渐归于君王一人。作者还看到了《论语》中的“忠”多在两人之间,是一双明察秋毫的眼睛

评分

讨论春秋战国时期“忠”与“忠信”两种概念的演变及思想意义。其实越是早期的观念史演变越难搞清楚,本书的基本方法,是将古书出现的“忠”进行量化统计,然后再逐字逐词讨论其内涵,但也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春秋战国时代文献较少,以部分诸侯国的思想家说法指代整个时代十分危险,第二文献成书版本问题,能否代表其时代也不无疑问,如孔子中夹杂的其门下生的思想(本书提到的《论语》“忠”为曾子的思想),第三倒放电影,易以今人观念替代古人观念,特别在追溯“忠”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中哪个字词可以是为后世的“忠”字,其实很难断定,本书提供了一些看法,但也只能做一家之言,不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忠非纯粹后世的忠君思想,这应该是常识,或许对外国人和普通人并非如此。另部分学者将“忠”的兴起与战国国家论捆绑,其实有些一厢情愿,仍属倒放电影

评分

中国政治思想专题研究课程指定读物。某种意义上说日本人确实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评分

讨论春秋战国时期“忠”与“忠信”两种概念的演变及思想意义。其实越是早期的观念史演变越难搞清楚,本书的基本方法,是将古书出现的“忠”进行量化统计,然后再逐字逐词讨论其内涵,但也面临一些问题,第一春秋战国时代文献较少,以部分诸侯国的思想家说法指代整个时代十分危险,第二文献成书版本问题,能否代表其时代也不无疑问,如孔子中夹杂的其门下生的思想(本书提到的《论语》“忠”为曾子的思想),第三倒放电影,易以今人观念替代古人观念,特别在追溯“忠”的起源,如甲骨文金文中哪个字词可以是为后世的“忠”字,其实很难断定,本书提供了一些看法,但也只能做一家之言,不过春秋战国时代的忠非纯粹后世的忠君思想,这应该是常识,或许对外国人和普通人并非如此。另部分学者将“忠”的兴起与战国国家论捆绑,其实有些一厢情愿,仍属倒放电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